第A8版:深度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0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礼堂运维师”,来到村民间

在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文化活动不多、质量不高是普遍性问题,如何唤醒“沉睡的礼堂”,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文化大餐?宁海县探索引进第三方公司——

在我市,农村文化礼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图为宁海跃龙街道下枫槎村文化礼堂。(通讯员供图)
强蛟下渔村村晚。
(吴立高 孙吉晶 摄)
宁海前童镇大郑村村民参加布艺文创产品制作培训。
(卢尚志 孙吉晶 摄)
制图 毛雪娇

    记者 孙吉晶 

    宁海县委报道组 蒋攀

    通讯员 陈海球

    6月29日,宁海跃龙街道望府村村民谢聪林匆匆吃过晚饭,就往村文化礼堂跑。水车、元峰等周边村庄的男女老少也齐刷刷地向望府村文化礼堂汇集。

    晚上7点,偌大的文化礼堂挤满了村民。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跃龙街道庆祝建党102周年文艺晚会暨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第一阶段成果展演拉开序幕。

    舞蹈《青山绿水望府香》、舞狮《舞出新天地》、腰鼓《白峤杨梅红》……每个节目一亮相,现场掌声雷动。

    “节目太精彩了,体现了宁海本地特色,为我们的文化礼堂点赞!”下枫槎村村民谢阿姨不停地叫好,直到演出结束,她还意犹未尽。

    当晚共安排了15个节目,其中14个节目由跃龙街道6个村的200多名村民上台表演。这些业余演员的倾情投入,让台下村民沉浸其中,在家门口享受了一道文化大餐。

    从村民向业余演员转型,这种改变缘于今年春天我省推行的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试点。

    特色文体活动风生水起

    在大多数村庄,有一个地方经常很热闹,村民但凡有红白喜事,都会在此举办,这就是村庄的文化礼堂。

    然而,除了红白喜事,一些外形“高大上”的农村文化礼堂似乎缺少点文化内涵,文化礼堂“沉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满足不了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3月初,浙江省部署开展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试点工作,宁海县被列入全省12个试点县(市、区),也是宁波唯一的试点县。

    到目前为止,宁海已有跃龙、前童、强蛟、长街、梅林5个乡镇(街道)启动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试点。

    今年5月,跃龙街道选择元峰、望府、水车、枧头、白峤、白龙潭洋6个村,试点采用“礼堂运维师”模式,引入宁海县百花演艺演出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文化企业,参与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和运行。6月29日举办的第一阶段成果展演,可以说是对农村文化礼堂实施社会化运行一个多月以来的一次初步检验。

    “咚锵、咚锵、咚咚锵……”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两只红黄相间的狮子踩着节奏,随着锣鼓声起起伏伏,踢跳翻蹬……这是梅林街道梅林陈村舞狮队队长陈昌福带着十多名队员,为村里老人进行的一场舞狮表演。梅林陈舞狮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有一定名气,数百年来,断断续续地在梅林陈村延续着自己的艺术生命。现如今,舞狮队员走进了文化礼堂,他们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梅林陈舞狮有望走出当地,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一个月一计划的基础上,群众可以‘文化点单’,我们尽量满足大家的口味,同时也能挖掘沉睡的文化资源。”宁海十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金剑说。

    今年入夏以来,强蛟镇下渔村文化礼堂每晚歌声飘扬,欢声笑语不断,村民和游客坐得满满当当,观赏小渔村特有的夏季村晚。舞台上,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到6岁孩童,渔家号子、划大船等“海味儿”十足的节目轮番上演,以渔家人特有的方式赞美家乡。

    据介绍,强蛟已实现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试点全覆盖,8个村与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整合资源,推动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释放礼堂效应,真正把文化礼堂打造成农村的“精神家园”。自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营后,该镇开展了村运村晚、非遗文创、文化沙龙等活动,推出了文化研学、文化夜市等特色文化品牌,实现了从文化艺术的有限介入到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礼堂运维师”激活内生动力

    “上个月底的这台晚会,是对我们‘礼堂运维师’的一次大考!”宁海县百花演艺演出有限公司艺术总监陈忠杰说。

    陈忠杰今年74岁,如今,他多了一个身份——跃龙街道文化礼堂第三方运行机构负责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重操旧业”了。老陈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已有60多年,退休前担任宁海县文化馆馆长一职。

    自5月16日接到任务以来,陈忠杰每天都很兴奋。他告诉记者,农村文化礼堂要真正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文化场所,必须有“拳头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为了摸清文化礼堂“家底”,他多次深入试点村调研。经过走访了解,陈忠杰发现跃龙街道6个试点村中,除了元峰村、枧头村有几支文艺队伍外,其他村的文化基础十分薄弱。

    让文化礼堂“活”起来,文艺队伍建设是关键,这也是文化礼堂“夯基提效”工程中工作量最大的基础工程。为此,陈忠杰组织音乐、舞蹈、戏剧、曲艺、茶艺、腰鼓等方面的10名“礼堂运维师”,深入6个试点村手把手地指导村民。

    宁海县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葛爱琴就是其中一名“礼堂运维师”。在上月底的展演晚会中,有3个村的创编舞蹈节目由她一人负责指导。为了让这些只跳过广场舞、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艺术舞蹈的村民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学会动作,“礼堂运维师”不辞辛苦、放弃休息,从初排到细排再到彩排,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有好几次,葛老师在我们元峰村文化礼堂排练到深夜12点,到宁海城关的家中已近凌晨1点。”舞蹈队员说,葛爱琴对工作特别负责,每当排练中发现问题,她会随时在微信群中给大家点评与指导。

    除了组建和整合文艺队伍,“礼堂运维师”还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试点村村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将文化礼堂“夯基提效”工程摆到正确的位置上。陈忠杰自接受试点任务以来,又变成了当年宁海群文战线的“拼命三郎”,他和各村文艺骨干打成一片,解难题、办实事,同时还理论联系实际,讲好《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文化礼堂管理员》这堂课。

    前童镇首批有5个村列入试点,引入夏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文化礼堂的日常运行。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他们已经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注重完成面上工作的同时,他们结合各村实际,力争创出特色品牌。如大郑村村民有手编工艺特长,第三方公司就利用文化礼堂开设了共富工坊,30名村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植物染布技艺,制作伴手礼。产品由公司负责销售,村民参与分红。从文化活动延伸到共富工坊,文化礼堂不仅让村民感受到文化味,还能带来一些创收。

    上个月初,长街镇引入宁波长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运行对岙洞、新塘、港中堂等7个试点村的文化礼堂。第三方公司每月月初制定计划,安排整个月的文化礼堂活动,村民可根据计划安排,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来参与。如村民提出其他需求,运营方也会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相关的文化礼堂活动。

    跃龙街道党工委委员严颖颖表示,现在村民文化需求大,对一些常规活动兴趣不大。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盘活社会文化团队资源,可有效破解农村文化人才不足的难题。

    让村民成为文化礼堂的主角

    走进枧头村文化礼堂,大厅右侧墙壁醒目处挂着村歌《我们把村歌唱响》。这首枧头村几年前请专业人士创作的村歌,只“挂在墙上”,却没有真正唱响。试点开展后,枧头村组建了村民合唱团,并请来村歌作曲者、宁海县音乐家协会原主席严再望现场教唱。

    村民积极响应,合唱团现有队员50多人,年龄最大的57岁。大多数人白天要上班,只能吃过晚饭后到村文化礼堂集中练习。这些村民不识简谱,甚至五音不全,但他们跟着指导老师,练得很认真,一星期两次,每次两小时。有的人回家后,还自己加练。

    据统计,跃龙街道6个试点村,新组建了20多支文艺队伍,队员近500人。白峤村组建了一支腰鼓队,成立之初,没买到腰鼓,大家就用筷子代替鼓棒排练。望府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4个自然村联动开展活动,草坛头太极拳、大路里戏曲队、上枫槎广场舞、下枫槎茶艺表演,4支队伍积极行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文化礼堂是村民的精神家园。让文化礼堂“活起来”,更有文化味,必须让村民成为主角。无论是“种文化”,还是“秀文化”,都需要在激发群众文化自觉性上下功夫,将契合农村多元化的需求“种植”在文化礼堂的“厚土”上,让文化礼堂充满生机。

    大门常开、活动常有、内容常新、队伍常驻,这是农村文化礼堂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化运行试点的基本要求。在专业队伍的指导、培训下,村民从过去的自娱自乐向半专业化表演提升。

    “向后看有进步,向前看要跑步。”陈忠杰在总结上一阶段试点工作时说,稳扎稳打,实现“队伍多样化、活动经常化、开放制度化、管理正规化”目标,提升文化礼堂使用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共同富裕,文化先行。根据宁海县文化礼堂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该县将通过社会化、机制化、多元化服务,打通乡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破解文化礼堂服务效能不高、农民群众需求难以满足等突出问题,让礼堂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宁海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首批试点经验,该县将再接再厉,在强化基层文化优秀惠民服务项目、特色活动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扩大试点范围,真正让文化礼堂“活起来”“火起来”,实现基层群众的精神富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