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董惊鸿 通讯员 陈益坚 夏日,地处偏僻一隅的象山县茅洋乡文洋村,各式风格的民宿客似云来,游客在田园牧歌中享受消暑的清凉一刻。 其中一家装饰古朴的民宿,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民宿主人叫石云贵,1959年出生的他,从29岁开始养蜂,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016年5月,他在文洋村建起茅洋乡第一家民宿——文麓雅苑。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如今文洋村已有9家民宿,村民不但过上了家有洋房、户有庭院的小康生活,还足不离户就实现了创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按照市委部署,宁波正以“千万工程”为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打造美丽经济,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奋力蹚出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共富示范先行的宁波路子。 资源变成资产,美丽经济“开花结果”,村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放在过去,这样的生活文洋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石云贵回忆,上世纪末,文洋村看上去杂乱无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赚钱是“痴人说梦”。 转机出现在2003年。随着“千万工程”的实施,文洋村开始进行村道硬化、垃圾分类、溪坑改造,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好了,风景美了,墙内开花如何墙外香,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时任文洋村村委会主任的石云贵,下定决心要“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致富”。 说干就干,曾经走南闯北的石云贵深谙“乡愁”的印记是吸引城里人来到乡下的法宝。于是,石云贵在设计民宿的时候,主打“乡愁”牌……经过一年时间的修建,原本破旧的民房变成独具风情的民宿。由于环境舒适、食材新鲜、价格公道,文麓雅苑在收获游客好评的同时,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生意越做越好,石云贵却不满足于此。“唯有带动村民抱团发展,才能让民宿产业在文洋村落地生根。”他说。 有了石云贵这只“领头雁”,越来越多村民选择将自家农房改建成农家民宿。为了招徕游客,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将庭院打造成小花园,有的主打地道的海鲜农家菜,有的则推出各种艺术体验活动……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同时,平时民宿主人还会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致富。 民宿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茅洋土特产销售。以前,村民种的蔬菜、抓的小海鲜、晒的鱼鲞只能自己“消化”,现在民宿造起来了,游客多了,农特产品不愁卖。石云贵帮着茅洋乡村民卖小海鲜、鱼鲞等农产品,一年的销售额有10多万元。 民宿村要长久发展,规范化、标准化是必由之路。“乡里成立了蟹钳港旅游发展公司,对全乡民宿进行一体化运营,服务礼仪、收费标准、民宿布局、卫生准入等都统一了标准。”这让文洋村民宿受益匪浅,“以前村里的民宿主人是按照自己喜好来,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如今已从‘跟着感觉走’变成了‘按照标准来’。”石云贵告诉记者。 在旅游公司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公司运作团队的统一操盘下,茅洋的乡村全域旅游实行实体化、市场化运作,文洋村民宿也被纳入其中。石云贵连呼这下有了“贵人”相助,“旺季客人自己找上门,淡季蟹钳港公司会统一引流客源,大伙儿的民宿生意,就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哩。” 坚持品牌导向,如今文洋村民宿已融入茅洋乡打造“国内一流、面向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蓝图中。“作为‘嗨象山·趣茅洋’品牌大军的一分子,我们还在乡旅游公司帮助下,对接象山景区实现组团式发展。同时借助抖音等网络平台,创新销售模式,提高文洋村民宿的知名度。”石云贵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民宿主人平均年收入有10多万元,并带动村集体大幅增收,村强民富的梦想正不断照进现实。 越来越多像文洋这样的民宿村,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吹响了共同富裕的号角。目前,宁波登记在册的民宿有1700余家,床位数量3.2万余个。其中等级民宿74家、叶级客栈48家,民宿集聚区65个。全市民宿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超12亿元,带动8万农村人口就业,乡村民宿产业已成为乡村旅游经济的一大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