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孙佳丽 通讯员 叶 佳 陈 绮 7月10日,宁波农商发展集团宁波市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项目开工奠基,建成后每年可保供10万吨本地蔬菜,引发市民广泛关注。 疑问随之而来。年产10万吨本地蔬菜意味着什么、项目主要产出什么蔬菜、基地会用什么方法种植蔬菜……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宁波奉化蔬菜保供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秀萍。 一问:宁波为何需要超级“大菜园”? 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关乎千家万户。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宁波地产蔬菜在批发端自给率偏低,仅为30%。 30%是什么概念?根据其他媒体报道,2010年,全国多个大中城市蔬菜自给率不超过30%。对此,国务院曾要求稳定和提高大城市蔬菜自给能力,“特别是城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 时至今日,上海的蔬菜及绿叶菜的自给率已长期保持在40%和80%左右,广州蔬菜自给率常年达到100%。但是在宁波,目前市场上七成蔬菜依赖市外供应,包括山东、河南、甘肃等蔬菜主产区,供应量与价格均受到产地、物流、天气等方面制约。 宁波常住人口即将突破1000万,亟需提高蔬菜自给率,在城市周边建设若干个蔬菜保供基地,切实保证宁波居民的“菜篮子”。市农业农村局、宁波农商发展集团等部门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开始谋划部署。 此次开工奠基的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项目只是开始。下阶段,宁波农商发展集团正在物色宁海、镇海、余姚等其他区(县、市),计划建设若干个蔬菜保供基地,以便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疫情等不确定因素,有效保障宁波叶菜类种植种苗供应及宁波市民蔬菜应急供给。 二问:年产10万吨本地蔬菜意味着什么?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打通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通道,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大型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后,将年培育蔬菜种苗2500万株,带动项目及周边基地年产出预制菜10万吨以上,并形成年产10万吨本地蔬菜的战略保供能力。 年产10万吨本地蔬菜,意味着项目落成后的每一年,这个超级“大菜园”与其辐射带动的周边产地,可以种植产出本地蔬菜约10万吨,宁波蔬菜保供周期将从7天延长为30天以上,地产、地销蔬菜产量和自给率水平有效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承担了宁波城区及周边地区80%以上的蔬菜供给,日蔬菜批发量达到3000吨,蔬菜储备量超过4000吨,每日在途蔬菜稳定在2500吨左右。若遇到台风、疫情等突发状况,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会主动将动态储备量扩容10%。这些能充分满足甬城市民7天的消费需求。 三问:超级“大菜园”如何建设? 此次开工奠基的宁波首个超级“大菜园”选址在奉化区西坞街道,规划用地面积3650.42亩,约等于34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项目按照区域发展思路和定位目标,构建“1+5+N”空间结构布局体系,围绕“一带引领·五心联动·N地共赢”,将以打造蔬菜种植产业线路为重点,打造集生产研发、科技智慧农业展示、种苗繁育、研学农旅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 “一带”为沿白莼线的高标准战略保供蔬菜种植示范带。“五心”为甬南战略保供蔬菜加工中心、甬南战略保供蔬菜种苗繁育中心、设施蔬菜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数字蔬菜大数据中心、新品种科研展示中心。“N地共赢”是指通过本项目,可带动宁波甬南片区及周边N个种植基地的蔬菜产业发展。 四问:“大菜园”产出哪些菜? 以先导区为例,该区域将主要产出叶菜、茄果、菌菇等品类蔬菜。 其中,露地无人农场采取“粮菜模式”,轮作种植“早稻-西蓝花”“西蓝花-单季稻”“油菜-单季稻”“青毛豆-西蓝花”等,减少轮作障碍,实现“钱袋子”与“米袋子”的有机结合。 同时,建设以智能农业自动化设备为核心,推进农业“机器换人”,落地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应用露地种植灌溉新技术,提高作物种植智能化水平和现代化农场管理能力。 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区将建设连栋薄膜温室,种植品种选型充分考虑“平战结合”。 平时,该区域主要采用“茄果+杭白菜”“茄果+菌类”“芹菜+西瓜”等茄果类蔬菜转食用菌蔬菜种植模式,可以适当有效避免病害,轮种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紧急状态下,则种植菠菜、茼蒿、生菜、青菜、小白菜、木耳菜、空心菜、油麦菜等。 此外,先导区中的甬南战略保供蔬菜种苗繁育中心将采用“工厂化育苗”方式,建成后年培育蔬菜种苗2500万株,移栽效率能达到每小时4.2万株。 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始,该项目将为宁波市民的餐桌提供优质新鲜、品类丰富的本地蔬菜,在丰富甬城“菜篮子”的同时,辐射长三角地区周边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