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佳丽 实习生 徐晨曦 象山县一偏僻滩涂边,下午4时的阳光依旧刺眼。浙江时空智子大数据有限公司巡检员李小勇将无人机收进背包,准备奔赴下一个排查点:“象山海岸线附近若突然出现固废堆放、偷排污水等情况,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 李小勇口中的“火眼金睛”大有来头,它源自九天之上,脱胎于万千数据之间,名为象山县海岸带遥感综合监测平台。 作为亚运会帆船帆板、沙滩排球赛事举办地的象山,其海岸线绵延925公里。智子大数据将遥感作为“千里眼”,将人工智能作为“超级脑”,利用来自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和无人机,以及企业独创的智能解译算法,可高频次、高精度循环监测海岸线。 亚运会是块“大蛋糕”,成立于2019年的智子大数据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并不容易。董事长董恒说,创新应用遥感数据是企业的王牌。 据了解,遥感数据已成为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建设的核心数据源之一。商业卫星遥感产业或将是一个万亿级的产业。但遥感数据的利用率低、信息挖掘和应用能力弱等现状,始终限制着我国遥感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企业专攻的,正是这个方向。 遥感相当于拍照片,大数据算法能从照片图像分析出目标,遥感监测就成了应用的首选。 首选不意味着容易实现。以水利监测为例,水体在科研领域是人工智能最容易识别提取的目标之一,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不然。 “在像素图上,标准水体通常是黑色的,但在实际中,遥感的水体不仅会呈现绿色、红色等,还会被树木等周边环境遮盖,使得相关数据无法被精准提取。对于水利监测而言,无法精准识别是个大问题。”董恒说。 若想将像素化的遥感数据转化成精准识别结果,训练人工智能至关重要。智子大数据将每年营收的六成以上投入研发创新和人才引进,一遍遍训练算法程序,在“遥感数据+人工智能”这一新赛道中闯出新天地。 在智子大数据的展厅内,小小液晶屏上更新着全国秸秆焚烧大数据,轻点鼠标,焚烧范围、风险程度一目了然。 国内很多钻研遥感应用的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气象领域,但智子大数据探索应用的是秸秆焚烧、固废堆放等生态环境领域。短短4年,企业已累积百余种算法、数十个数据集,其中人居环境遥感监测、固废纹理分析等算法已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与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并列为五大生产要素。遥感数据只是原材料,想用现有原材料做出市场满意的菜肴,就需要独到的算法和模型,在产业化应用领域挖掘遥感数据背后的价值。”董恒说。 智子大数据生态天眼、空间智能等业务应运而生。 “矿山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破坏,但若量化,生态价值究竟损失了多少,难以估算,未来修复进度如何,也很难预测。”董恒说,智子大数据可以依靠现有技术,准确掌握过去几十年矿区的土壤墒情、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生态要素变化,动态监测、预测生态修复的进展和成效,做出智能化决策和科学化预案。 不仅是矿区生态,智子大数据已在城市、水体、自然资源等多个泛生态环境领域小有成果,应用范围还在朝着农业拓展。 今年,智子大数据联合北大、矿大等顶尖院校,持续把遥感数据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还不断推进着遥感大模型的搭建。这一创新将成为遥感信息提取的终极解决方案,预计明年可以初步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