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1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蓝色伙伴 助力海洋经济

——写在第二届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举行之际

今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贸易便利化不断提升,相关服务迅速跟进。

    “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的推进,正是“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

    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和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阔步前行……

    在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第二届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举行。

    东海之滨宁波,天时地利人和。向海而生,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听涛而立,海商事服务扩容蓝色“朋友圈”。

    对外开放提能升级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6年居全球第一,利用外资规模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一连串的数字,彰显着外贸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此过程中,中国贸促会把服务中外企业作为立身之本,千方百计为企业牵线搭桥、纾困解难,累计在境内外办展参展近3000场,积极参与筹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应对疫情影响,通过“数字展”“代参展”等创新形式帮助众多企业对接客户、争取订单。

    就在今年5月,中国贸促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第七次会议”落地宁波,来自14个中东欧国家和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要、商协会及企业代表共计700余人参会,中外嘉宾参与规模创新高。会议发布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建议书》,宁波市贸促会与黑山国际经济交流协会签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宁化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出任联合商会中方理事会副主席单位,实现了宁波企业在中东欧合作机制中的角色突破。组织现场推介、经贸洽谈对接(一对一)共计365场次,涉及外企78家,达成新能源车、钢管产品等一系列经贸合作意向。

    宁波是开放大市、港口大市、经济大市,开放是宁波发展的最大优势。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开放这块长板拉得更长,把开放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由中国贸促会主办、宁波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际海洋经济与海商事服务论坛,今天举办第二届,将以“发展蓝色伙伴,助力海洋经济”为主题,通过海洋沟通、法商融合、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海洋经济领域经贸合作,扩大国际朋友圈,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抓住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合作新机遇,推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

    “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到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宁波拥有1678公里绵长海岸线和611个美丽海岛,海洋资源得天独厚。

    随着宁波市确立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当前全市正有序推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临港制造业持续做强,海洋新兴产业日益壮大,海洋科技日新月异,海洋生态底色氤氲。

    在宁波北仑,全国最大海缆智能化生产基地——宁波东方电缆东部(北仑)基地数字化未来工厂内,一批批高质量、高科技海缆从这里生产出来,成为连接近岸与远洋的“动脉”。

    在象山海滨,全国最大海岸滩涂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大唐长大涂光伏项目,并入国家电网,为生产生活提供源源动力。

    无论是海底电缆还是海洋光伏,都是海洋经济赋予人类发展的新领域。在海洋工程关键设备领域,宁波涌现出锦浪科技、东力传动等一批单项冠军企业,“蛟龙”号等国家重器上也频繁出现宁波制造的身影。

    围绕海洋新材料、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形成了激智新材料、钰烯新材料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海洋新兴产业独树一帜。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全市拥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宁波海洋研究院、中电科宁波海研院等18家涉海科研机构,聚焦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已布局实施涉海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涉海企业自主研发及应用能力有效提升,复合海底电缆、大长度海洋脐带缆、LNG运输船、南极磷虾船等多项研发制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高质量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需要一道“蓝色屏障”,那就是海洋环境保护。近年来,宁波紧抓海洋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牢守好海岛岸线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繁多、可再生能源禀赋良好的蓝色家底,推动实施“美丽海湾”建设,为实现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海洋产业合理布局、海洋生态和谐美好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上半年,在宁波市象山县,经过全国各地20多家企业、机构的70余轮竞价,全国首单蓝碳拍卖成交,为赋能蓝碳经济迈出了新步伐。在此基础上,蓝碳发展途径不断被探索。随着首单蓝碳拍卖落槌,宁波正加快推进海洋碳汇发展,在全国率先提出碳汇渔业区建设,目前已形成集海洋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增殖、农牧化养殖、海上休闲游钓等功能于一体的“碳汇渔业区”基本框架。

    金沙逐浪、海风习习。沿着宁波千余公里海岸线,梅山岛、西沪港、花岙岛等一批国家“蓝色海湾”项目有序推进,北纬30°最美海上风景线魅力初显。

    此外,零碳工厂、光伏+滩涂、风电减排+渔业碳汇等新模式从探索到落地开发……守护与发展并举,海洋让人类的未来更美好。

    海商事服务踏浪而行

    开放是宁波的城市基因。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到近代的五口通商口岸,再到改革开放以后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一直以来,宁波深度嵌入全球经济体系,形成“宁波港通天下、宁波货行天下、宁波帮走天下”的开放格局。

    而就在不久前,宁波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大会召开。在这场以对外开放为主题的高规格大会上,宁波发布“地瓜经济”提能升级全新行动目标,并向全市发出争当“先行者”“排头兵”的动员令。

    当海洋经济插上开放的翅膀,政府将如何助力其逐浪深海?

    “宁波市贸促会将充分发挥‘联通政企、融通内外、畅通供需’的独特优势,不断放大开放格局、打造开放平台、拓宽开放网络。”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无论是强化贸易促进,还是优化营商环境、拓展经贸关系,宁波市贸促会正以海阔天空的视野谋开放、以海纳百川的气魄抓开放,全面推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今年以来,宁波市贸促会用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贸易创新发展论坛,谋划实施“甬通全球”——RCEP贸易促进计划,举办“甬通全球”印尼、越南、日本等境外系列展,助力宁波企业深度参与融入RCEP成员国市场。

    不断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市场开拓服务保障,密切跟踪外资外贸企业新诉求并及时推动解决。做优商事认证便利化,助力企业用好自贸协定红利,上半年,全市贸促系统共签发原产地证103190份,其中签发RCEP原产地证同比增长42%;出具各类贸易单据18772份,企业受惠面明显提升。着力打造全链条、一站式、国际化商事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国际商事海事争议多元化解模式,打造涉外商事解纷优选地。

    聚焦互利共赢,拓展经贸关系。宁波市贸促会加强同境外工商界沟通联系,做实多双边工商联络对接合作机制,已与115个境外商协会及其他有关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成功举办国际经贸代表团走进宁海、奉化活动;会同市外办,谋划开展“百城百会”活动,加强友城商协会的交流互动,为中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更好促进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宁波市贸促会正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服务新发展,为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张燕 甬贸 文/图

    ①中国国际贸易创新发展论坛在宁波举办。

    ②宁波市贸促会组织企业参加“甬通全球”印尼展。

    ③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第七次会议在宁波召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