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维泽正在教孩子们弹奏古琴。 (蒋亚军 陈章升 摄) |
记 者 陈章升 通讯员 陈运运 奕碧琼 章坚针 “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达天地宇宙之理。大家在抚琴时要气定神闲,坐姿、手势等举止中正平和、优雅含蓄……” 昨天上午,浙派古琴艺术传承人胡维泽在慈溪市古塘街道“浙风十里”假日学校课堂,教学生弹奏古琴。其间,他讲解古琴的基本结构、历史与文化内涵,演奏《良宵引》《鸥鹭忘机》等古琴名曲,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古琴艺术课。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已有3000多年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古琴艺术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是中国人咏物寄情、感叹命运、歌唱生命的艺术载体之一。”胡维泽介绍,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有散音7个、泛音91个、按音147个,主要表现形式有琴歌弹唱、与其他乐器合奏、独奏等,“闭目聆听,琴声清如溅玉、颤若龙吟,丝丝入耳满是情”。 胡维泽从事古琴艺术教学近20年,现任浙江省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宁波市古琴学会副会长。“以琴播种,佳音留心间。作为古琴艺术传承人,我有责任去宣传、推广,让大家爱上它。”胡维泽告诉记者,他以口传心授的传统方法教学,通过公益课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古琴。 今年暑假,在古塘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文化站的牵线搭桥下,胡维泽在该街道假日学校开设古琴艺术课。在昨天的古琴课上,胡维泽介绍古琴的基础旋律、识谱及指法等,学生们认真学习弹奏技巧,悠扬琴韵自指尖流淌而出。“第一次弹古琴,感觉很酷。”古琴弹奏初体验后,学生杨晰越意犹未尽。 “今天给孩子们演奏的曲目中,就有一首是由宋代浙派古琴名家刘志芳创作的《鸥鹭忘机》。”胡维泽说,曲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既是宋人在生活上的一种美学追求,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劝勉。 胡维泽的古琴课让假日学校的孩子们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乐器的艺术魅力。“古琴的意境是‘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燥者感之以静,静者感之以和,习琴的同时也在修心。”胡维泽希望通过假日学校,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古琴艺术的种子,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