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周刊·艺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7月24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民大”岁月

武晋宁

首届“西北民大”毕业生欢快地走出校门奔赴西北五省区。
上世纪50年代初父母亲的合影。
父亲在“西北民大”的毕业证书和毛主席的题词。
父亲收藏的毕业专刊中习仲勋的讲话。
父亲(左)与“西北民大”同学的合影。
首届毕业纪念专刊上三部十八班全体学员的签名。

    (一)

    2021年10月中旬,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两年后的一段稍显平稳的日子,我和妻子冒险从宁波回到山西老家看望母亲。近50年来,第一次在老家住了足足半个月。

    这天,我陪母亲闲聊。已届90岁的母亲精神很好,心情平静。聊着聊着,话题就到了上世纪50年代。我灵机一动,拿出手机,打开录音机,录下了她断断续续讲述的关于老辈、关于父亲的几个过往小段子,有些是我前所未闻的。

    我爷爷家住山西河津县通化村武家巷,是位小学老师,新中国成立前曾教过私塾,家境还算殷实。爷爷奶奶育有四个儿子,我父亲是老大,名叫武景麟。

    父亲早年在通化村开蒙读书,后来离开村子,先后在运城、太原求学,算得上是个好学上进的青年。父亲与母亲成婚后,母亲几位在西安经商的伯伯、叔叔曾带着父亲去西安,希望父亲跟着他们学做生意,也当个晋商。然而此时正值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父亲卷入了时代洪流。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在华北,把山西阎锡山作为联合抗日的主要争取对象。阎锡山在“抗日与和日”“拥蒋与拒蒋”“反共与联共”的三个选择中反复权衡,最终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邀请山西籍的共产党员薄一波“共策保晋大业”。由薄一波和杨献珍等人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指导方针是利用“官办团体”,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做党的抗日救亡工作,接管和改组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新的“牺盟会”成立后,首先在学生中发展会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父亲所在学校的学生们集体加入“牺盟会”成为会员,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一天,父亲在西安街头碰巧遇到中共西北局在西安创办一所干部学校招生,不由得喜出望外,马上登记报名并被录取。这所学校叫“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没费什么劲,父亲进入这所学校,成为2300名首届学员中的一员。并将景麟之名更改为振华,立志“振兴中华”。首届学员设为一、二、三部,父亲被编入三部十八班。学制半年,旨在为党培养一批急需的干部。

    (二)

    这段学习经历,成为父亲一生的骄傲,被他时常挂在嘴边。

    这所简称为“西北民大”的干部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公学的董事委员会由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李富春、罗迈、高岗、张仲实、成仿吾等著名人士组成。毛主席亲自制定了“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训。1939年6月,陕北公学开赴晋察冀边区组建华北联合大学,12月又在延安杨家湾恢复了陕北公学。1941年9月间,陕北公学改称延安大学。成仿吾、李维汉、吴玉章先后担任过校长。

    1949年5月23日,时任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以西北局名义发出指示,将延安的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并入延安大学,三校合并,改称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迁入西安高陵通远坊,马明方出任首任校长。

    1949年9月21日,习仲勋参加第一期开学典礼时,规定了该校的办学任务和宗旨:

    “从此以后,我们担负的任务已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建设,这个任务比战争的任务要艰难百倍……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担任起了培养干部的任务,这是我们一个强大的政治兵团……目前,西北正在闹干部荒,处处都在喊要人……这是一个政治工厂,要锻炼出大批的政治干部。”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一个以政治教育为主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干部学校。办校的四年间,为党培养了12890多名干部。其中,3410名青年知识分子先后被分配到陕、甘、宁、青、藏五省区,成为刚解放的西北新区党的骨干力量。

    (三)

    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物,翻出他珍藏的“民大”校徽、一张泛黄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证书》。颁发的时间为1950年4月5日。证书采取竖式写法:

    畢業證書民字第147號

    學生×××係山西省河津縣人,現年一八歲在本校第一期第三部第一八班學習期满成績合格准予畢業此證。

    校長 马明方

    副校長 李敷仁

    毕业证上还印着毛主席的题词:“团结各界人民参加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工作!”

    今年4月,弟弟从北京回家看望母亲,又翻出一份锁在父亲箱子里的名为《民大生活》的毕业纪念专刊。

    这份专刊内容相当丰富,堪称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封面上是三部十八班同学的签名。父亲自己用毛笔画了一面正在飘扬的旗帜,里面镶嵌着他的名字。看样子,那个年代也兴这种时髦的离别仪式。

    刊物中印有西北局习仲勋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教委杨明轩主任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有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国立西北大学、共青团西北委员会、西北总工会、第十九兵团兼陕西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中共三原地方委员会、民大所在的郭路村全体村民的贺词贺信。还有全体学员的毕业誓词。

    甚至还刊有一首西北民大的“毕业歌”。歌曰:

    “我们是民大炼成的钢,光荣的人民勤务员。踊跃走上工作岗位,就像战士上前线。有什么留恋挂牵,有什么个人打算。那里有我们的工作,那里就是我们的家园。同志们,新中国的建设担在我们双肩。背起背包,迈步向前。欢声歌唱,欢声歌唱。嗨嗨,嗨!我们是民大炼成的钢,光荣的人民勤务员。”

    (四)

    父亲“民大”毕业时原定分配在西安市公安局,名单业已公布。准备报到时,不知什么原因被人顶替,调到了去甘肃的名单中,成为入甘的1038名学员之一。一起分配到甘肃的人中,有四名同班同学被再分配到平凉市,任务是接收国民政府在这个陇东重镇的银行系统。

    从那时起,我家就与银行结下不解之缘。许多年之后,父亲、母亲、妹妹、妹夫都在银行系统工作。我当兵多年之后,父亲还作了我离开军队后进银行系统工作的准备。

    顺利完成接管和改造后,这四名同学就终生留在金融系统工作。从此,世事变迁,命运多舛,聚散离合,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生的挚友直到终老。

    我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父亲那三名同学:郭一平、张复红、巨志道。不仅他们关系密切,家庭成员间也亲如一家。

    张复红后来当过平凉地区人民银行行长。他的夫人叫马新荣,是母亲的同事兼好友。那时没有“闺蜜”一说,不然的话,指的就是她们了。张复红退休后先到西安,后定居咸阳,至今和我家还有电话和书信往来。

    父亲的另一位同学巨志道,也当过一家银行的行长,后来断了联系,不知如今可好?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