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姚:阳明故里 奋楫扬帆

王阳明故居“新建伯”牌坊
四明初阳

    戎美容 劳超杰/文 

    在“八八战略”实施的20年里,余姚交出了高质量答卷: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位居第5位、全国工业百强县位居第13位,13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榜单上频频亮相……

    2003年1月29日至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四明山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此后多次写信给余姚,这些皆是推动“八八战略”在县域层面创造性实践的根本指引。从此,余姚实现了从资源小县到经济大市、从区域节点到开放门户、从总体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跃迁,迎来了从打造和谐富裕新余姚到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的重大跨越。

    余姚要以一流成绩、一流成效持续彰显“八八战略”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坚决扛起“示范引领”的重大使命,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域样板,努力以“余姚之能”彰显“中国之治”、擦亮“浙江之窗”、展示“宁波之为”。

    宁波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作为全省“双城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极,理应在担当“示范引领”重大使命中走在前、当标兵、挑大梁。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宁波实践,必须坚持一流标准、树立更高目标,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

    ——摘自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

    向上攀登 擘画产业兴盛新蓝图

    杭州亚运会开幕在即,以“智造+服务”著称的大丰实业团队正在杭州紧锣密鼓“备宴”;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余姚……这无一不体现着余姚积极拥抱数字时代的热情和诚意。

    余姚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强市,如何应对发展的“制约之痛”?“八八战略”给出了指引。

    余姚对照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培育“35”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优化布局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加快发展新材料、生命健康、机器人及集成等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完善落实“145+X”项目协调机制,强化重大项目牵引支撑作用,打造“大而强”与“小而精”协同发展的企业梯队,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61.56亿元,基本形成了城区中央商圈为轴,西南、东北以及龙山商圈为核心的“商业版图”。

    纵向“修内功”,横向开放合作。近年来,余姚积极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出台《余姚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联合建立中意启迪科技城、上海虹桥“中意楼”、复旦张江科创中心等“创新飞地”;积极唱好杭甬“双城记”,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学研技术转化能力不断提升。先后引进建设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6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80家,研发投入强度从1.73%提高到3.5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04倍,填补国内空白关键技术10项,获评省科技工作成绩突出先进集体,中国创新百强县跃居第3位;另外,余姚还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等的合作,去年与62个沿线地区和国家的贸易额达319.46亿元。

    向美而行 织就美美与共新图景

    余姚是一方富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四明山区是全国19个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因地处偏远而发展滞后,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牵挂的地方之一。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当地合理开发山区资源,发展“红配绿”产业,引进新业态盘活壮大老区产业。去年,四明山区域实现旅游人数741万人次、旅游收入21.7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1.65亿元,曾经的“光头山”如今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饽饽。

    志在所趋,无远勿届。

    20年的生动实践,余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市建设目标,加速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的“大腾挪、大整治、大提升”,以甬西科创大走廊、姚江文化产业带为纽带,串联中心城区、泗门副中心、前湾新区中意片,带动全域一体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形成“一主一副五片区、两极三带融山海”的市域发展格局。

    民生所需是根本。余姚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民生,用心打造“姚优”幸福民生品牌,城镇化率从 41%提升到81.4%,基本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双向奔赴发展格局。

    在市域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代表一起来”“请你来协商”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余姚经验”。

    在对口协作帮扶上,余姚累计投入资金4.77亿元、实施项目760个,为两地群众增收致富构建强大的平台。

    绿色永远是发展的底色。余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积极推进低碳综合试点,累计创成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37个,森林蓄积量从170.3万立方米提高到320.7万立方米,获评“省清新空气示范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省唯一“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

    向文而兴 讲好阳明故里新故事

    前不久,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研讨会在余姚举行,为深挖黄宗羲思想中蕴含着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当天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决定在黄宗羲故里余姚设立“黄宗羲思想传承发展基地”,这为余姚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县域样板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其根所系、脉之所承都与优秀文化息息相关。

    “八八战略”汲取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赓续着浙江的历史传统、人文优势和文化基因。余姚以自己的地域文化为“馅”,深挖史前文化、先贤文化、红色文化,做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韶华二十载,余姚聚力繁荣特色文化,一体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共享、文旅融合发展,姚江文化带串点成线,阳明文化季等活动影响不断放大,2部作品获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阳明文化”入选省首批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余姚成为“全国围棋之乡”“浙江省戏曲之乡”、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1.45亿元增加至74.46亿,“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城市形象持续擦亮,“文献名邦”文脉神韵全面展现。20年的生动实践,引领着余姚赓续历史传统、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推动古城风韵与都市风尚交相辉映、人文魅力与时代活力竞相迸发,蹚出了一条发挥人文优势塑造发展胜势的有效转化之路。

    推动文化建设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助力。余姚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打好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组合拳”,深入实施“姚江英才计划”、5个“500万”等人才政策。目前,人才创业园已落户江丰电子、智昌科技、达新半导体等各类项目125个,累计引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专家120余名,切实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余姚市委宣传部供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