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镇海新城(唐斌权 摄) |
 |
甬江科创区镇海片一隅 (镇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
宁波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作为全省“双城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极,理应在担当“示范引领”重大使命中走在前、当标兵、挑大梁。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宁波实践,必须坚持一流标准、树立更高目标,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 ——摘自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 沈孙晖 房晓暾/文 盛夏的镇海,洋溢着砥砺奋进的热情。7月以来,雄镇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周末不定期举行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区委主要领导与受邀企业家围桌而谈,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点对点解难。 接地气、提士气的企业家座谈会,是镇海20年深入践行“八八战略”的缩影,更是当下全区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写照。 20年来,镇海开拓进取、勇立潮头,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实现了从传统县域经济向新型城市经济、从区域开放门户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从总体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精彩蝶变,迎来了从建设港口强区到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的重大跨越。 “八八战略”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镇海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高、社会治理效能最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的黄金时代,正引领全区朝着奋力争当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排头兵这一目标勇毅笃行。 先进产业 驱动现代化先行 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建设、首个上线运行的产业大脑,由镇海区“揭榜挂帅”的化工产业大脑已接入全省98%的化工园区,上线应用场景33个,实现了从化工园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到未来工厂互联等功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能力共享、业务协同。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获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镇海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现代化先行的战略重点,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镇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建设“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绿色石化“油头化尾”产业链基本形成,全面锻强服务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 传统赛道不断发力,新兴赛道加速开辟。锚定未来产业集群,镇海在集成电路产业上提前落子布局。前不久,镇海集成电路产业园正式开园,睿晶半导体项目完成首期交付,预计今年底前投产。产业园将聚焦芯片、模组、材料及终端应用等领域,打造“研发-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一体化的集成电路智造极;“甬江芯谷”已集聚堂山科技、矽久微电子等芯片设计及相关企业10余家,并和清华大学签约共建宁波智能芯片与系统设计创新中心。 以研发投入等“两不封顶”,恒河材料拿下全球增粘石油树脂领域产能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三项“世界之最”;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夏厦精密以电动汽车齿轮创新,带来了亿元产值效应……在高水平打造制造业“122”产业集群下,镇海企业不断向“大优强”“绿新高”迈进。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80个,数量居全市第一。 科技创新 抢占发展智高点 7月19日,位于镇海清水浦片区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永久校区一期(核心区)正式开工,致力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潮涌甬江北岸。从“北有中关村,南有中官路”的畅想,到甬江科创区镇海片的建设,20年来镇海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绽放活力,成为全市科创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并朝着加快打造新材料科创策源地的目标铿锵前行。 科技创新,平台为擎。镇海以最好的资源展现最大的诚意,招引集聚高能级科创平台。甬江实验室建成材料分析与测试平台、3D数字制造创新中心,目前已组建10个研究中心、6个研究组,引进16支科研团队;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年产3000吨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成功开车,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如今,13家科创平台遍布雄镇,进一步激发“从0到1”的创新创造活力。 既在技术领域深耕不辍,更在转化领域孜孜以求。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及其孵化企业,在催化剂、膜处理、橡胶硫化、精馏技术等细分领域推陈出新,累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逾亿元;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刘宜伟带领团队创办韧和科技,其在运动捕捉、智能加热、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解决方案,赢得博洋、斐戈、太平鸟等企业青睐,智能加热手套更被冬奥会三军仪仗队采用……“从1到100”的不断突破,为镇海摘下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称号。 伴随“科创镇海·人才金港”建设,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与科创强区双向奔赴、双向成就。截至目前,该区已集聚19名海内外院士、9名省顶尖人才,百余家高端人才领衔创办的企业已带动集聚高层次人才近千人,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超17万人。 品质之城 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镇海持续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全域统筹、全景塑形、全面提质、全民共享,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入选全省城市更新首批试点城市,数字赋能县域治理现代化全省推广。 生态是品质之城的基本底色。相比10年前,如今镇海PM2.5浓度下降3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11.6个百分点,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提高63.3个百分点,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夺得“大禹鼎”。 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为品质之城增色。镇海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牵引城市有机更新,打造具有镇海辨识度的城乡风貌。招宝山街道入选国家城市更新试点示范区域,庄市科创策源特色产业风貌区、九龙湖-十七房县域风貌区入选省城乡风貌样板区……全区城乡人居环境加速蝶变。 基层和谐和美,城市宜居宜业。在最近举行的全区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汇报会上,区委主要领导让网格员当“第一发言人”,要求讲真话、谈实情,直面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弱项。据悉,镇海在全省率先探索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并不断迭代升级,打造全息智治“驾驶舱”,推动风险防范向大数据决策转变;启用了全省首个“网调一体化”阵地,以“网格+速调”推动基层矛盾在最小单元化解。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的镇海样板再添新篇章。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内核。镇海将文化作为城市品质的核心因子,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塑韵、以文兴业。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落地镇海,雄镇再添“中国琵琶之乡”这一“国字号”;九马吸引万名跑友参加,共享九龙湖“最美赛道”;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科创文化五张“金名片”走向全国……如今,一座精神品格鲜明、人文品韵十足、生活品位多元的品质文化之城,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八八战略”再深化·镇海 作为宁波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重要一极、关键区域,镇海将奋力争当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排头兵,全力在学习宣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全域治理现代化、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等九方面担当示范,奋力开创“两个先行”在镇海实践的新境界,精彩谱写“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镇海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