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黄银凤 实习生 王润泽 8月10日,本报报道《余姚发现王阳明祖父王伦墓?记者实地调查探究竟》一文后,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意义重大,应该保护好。”“阳明文化和其家族文化不断扩展丰富完整。”“还得深入调查研究,有实质的证据支撑。”……读者纷纷为阳明思想、阳明文化的研究和传播的新进展鼓与呼。 看到报道后,多位业界、学界专家发表了意见。“王伦墓在穴湖,这是有明确文献记载的,这一点从相关地方志和宗谱资料中可以查阅到,与此相关文物保护工作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列入议事日程。”宁波文物保护专家、余姚市文物保护所孙栋苗说。但孙栋苗也表达了他的忧虑:“‘穴湖’是个大区域概念,要确定王伦墓址的具体位置还需进一步查考,比如文献记载是否详细,地上是否有标志物?” 王伦墓在穴湖,这一点也是甬上不少学界专家的共识。 “王阳明祖父王伦的墓在穴湖,这一点是研究王阳明的学者公认的,相关文献书籍对此也都有明确记载。”余姚市社科联秘书长谢建龙说。 “报道很及时。不单王伦墓要保护,在宁波、余姚有关阳明文化的其他很多文化遗产遗迹也要保护起来,有些遗迹遗址已经不可能恢复了,但是像王伦墓及龙泉山上的二王祠等这些重要遗迹,能恢复的希望尽量恢复好。”谢建龙充满期盼地说。 “王阳明祖父王伦墓,是有文献记载的,确实就在穴湖,文献上还提到其子王华在王伦墓前搭草庐守墓的慈孝故事。”宁波大学哲学和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何静教授说。 何静说,王伦孝悌仁爱、蔼然可亲,且胸次洒落,时人比之陶渊明、林逋。他性喜竹,易学传家。阳明先生从小和祖父王伦生活在一起,其仁民爱物、和乐坦易、光风霁月等品格的养成跟王伦直接相关。后来谪居贵州龙场的阳明在自名为“玩易窝”的洞穴里品味《易》理,汲取其智慧以度越时艰,还建君子亭,环植以竹,写《君子亭记》,以竹子风骨自勉,这些都跟其从小受王伦的熏陶有关。王伦以做塾师谋生,是阳明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祖孙俩甚是相得,他深刻地影响了阳明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滋养了阳明心学的形成,因此王伦墓应该得到保护。 何静告诉记者,她在阳明故居旁长大,曾多次去穴湖边游玩。穴湖四周人文底蕴丰厚,值得我们深入发掘,像王伦墓这种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原地保护、恢复。此外,余姚的阳明故居、秘图山、穴湖、四明山等跟阳明相关的遗址遗迹可以整合成一个文化旅游产品,使人们在游览的同时作心学之思、作养心之用。 余姚穴湖发现王阳明祖父王伦墓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穿越五百多年的历史烟云,留下了王伦站在穴湖远眺余姚城的背影,也给我们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王伦是谁?他为什么对王阳明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今起,宁波日报报网端将推出系列报道,持续为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