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勇祖轩)跨区域、跨领域,打破传统村社区划边界——这样的党建联建,正在四明大地上被不断复制。截至目前,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千万工程”的动力主轴,宁波已建成“党建强、发展强”党建联建647个,成为共富路上一个个活力满满的红色堡垒。 7月10日,规划面积约3650亩的超级“大菜园”——宁波市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项目在奉化区西坞街道开工,项目预计年种植蔬菜1万吨,年培育蔬菜种苗2500万株,年产预制菜10万吨以上。 对于附近“金溪五村”的村民来说,这样一个“家门口”的重点项目,能够为村子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真金白银。“如果没有金溪五村党建联建的带领,5个村子集中力量搞流转、片区抱团促发展,很难想象这样一件大好事能够落地成真。”金峨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深有感触地说。 这样的“小确幸”,同样发生在慈溪市崇寿镇。长期以来,这里的外来人口多、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傅家路、傅福、健民3个村开展党建联建并同步成立联合党委,创新推出民主协调“五位一体”工作法,主动发挥联建党员、致富能人、外来人口等有生力量,同频共振探索治村路径。 完成老湾片环境提升、农场片基础设施改造、傅家路片道路改造、丰胜路两侧综合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3000亩地的跨村水系环通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长期忧心的农田排涝问题……“看得见”的变化,大大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一个个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我市制定出台《宁波市党建联建工作指引二十条》,推出社区共建型、毗邻协作型等9种类型联建模式,深化骨干联育、要事联商、民情联访、矛盾联调、风险联防“五联机制”,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制度,进一步予以制度性规范。 开展组织联建。因地制宜推行龙头带动、结对帮促等“7+N”组建模式,普遍建立联合党委或联席会议制度,构建1名联建负责人、若干名联建指导员和议事协调员的“1+X+N”工作力量体系,推动村、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金融机构等各领域党组织联建共建。 推进项目联营。鼓励联建单位通过资金、资源、资产等形式入股,共同组建强村公司390余家,以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经营模式放大规模效应。去年全市实现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行政村和总收入50万元以下行政村“双清零”,村集体经济分红达38亿元。 实施产业联动。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地域文化和优势产业等特色资源,谋划实施农创文旅、农产研发等多产业融合,去年全市农家乐和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87元。 在去年全省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暨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全面助力共同富裕现场推进会上,宁波的党建联建模式得到了点赞,成为我市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的另一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