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1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逐“绿”之路

盛夏时节,位于宁海县桑洲镇屿中村的桑洲茶场生机盎然。近年来,桑洲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特征的农旅产业,以8600亩茶园和2600亩油菜花海为看点,每年吸引数万人次前来观赏,带动了当地茶叶、红米、菜籽油等多种农副产品热销。
(严龙 蒋攀 吴劼阳 摄)

    记 者 冯 瑄

    通讯员 陈晓众

    实习生 周 宓 张萌萌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以及今天的首个全国生态日……一系列高规格会议和活动,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命题上。

    作为制造大市、资源小市,宁波,如何答题?

    或许镇海石化区常年蹁跹的白鹭、象山铁墩岛越来越多的“神话之鸟”可以告诉你;又或许“前湾新区在寸土寸金的开发区留白一片土地‘不开发’,投入3亿元建湿地保护区”“奉化滕头数十年来将污染企业拒之门外,从贫困村变身生态村”就是答案。

    20年来,宁波究竟走出了一条什么路?

    “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发展”,这24个字里,藏着宁波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和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使命担当、责任坚守、行动自觉。

    跻身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城市;市本级和90%区(县、市)创建为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其中,国家级达5个……

    宁波,以全省9%的陆域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全省排放总量的12%,却创造了全省20.2%的GDP。

    使命·谋绿

    因为一条江,制定一部法。缘起“姚江两岸企业排污扰民”的个案,是宁波“生态立市”的有力证明。

    “宁波号”巨轮滚滚向前,在带来了“金山”的同时,也为“青山”带来了压力。

    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责任在肩,使命向前。

    宁波要坚持生态优先,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实事,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美丽宁波”。

    生态优先,美美与共,在顶层设计的持续加码中——

    《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宁波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美丽宁波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

    一系列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密集出台,为美丽宁波擘画了发展新蓝图。

    生态优先,美美与共,在因地制宜的山水格局擘画中——

    9000多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一条无形的红线决定未来宁波“山、水、城”的生态格局。

    宁波陆域划定253个综合管控单元,实行差别化的区域管理和负面清单管理……

    以全域国土空间整治为牵引,宁波加快构筑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理念,不遗余力守护重点区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创建省级森林城镇6个,森林蓄积量稳定在2520万立方米;已建立28个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地,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约140种。

    生态优先,美美与共,在久久为功的生态体制机制创新中——

    推进湾(滩)长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损害赔偿等改革;千家企业有序纳入正面清单,生态环境预防式监督执法更显“温度”;实施生态补偿制度,让生态产品实现从“无价”到“有价”的转变;推动宁海、象山启动海陆统筹GEP核算试点,成立全国首个区(县)级“两山”环保公益基金会,开辟“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新模式。

    抉择·护绿

    从烟囱林立到告别烟囱。曾经,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宁波依靠资源要素的粗放式发展走向“穷途末路”。

    “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抉择已定,“宁波号”巨轮航标瞄向“绿色”。

    舍弃“黑色GDP”,全力调整产业结构——

    在全省率先对不锈钢行业和铸造业实施差别电价,利用价格杠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亩均论英雄”,加快“腾笼换鸟”,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和园区循环化改造……

    “十三五”末,全市单位GDP能耗降至0.373吨标煤/万元。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71家、绿色园区3个。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规模居全省首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首位。

    以“双碳”为引领,能源结构“低碳化”——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十大行动,排定十大标志性工程,工业、科技、住建、交通等六大领域全域化奔“绿”……

    绿色建筑覆盖率达到100%,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入选首批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光伏装机容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设1个快速充电站。

    向污染宣战,瞄准环境短板出重拳——

    在全省率先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启动“甬有碧水”攻坚行动……

    控源、截污、生态提升、近岸海域整治等一系列治水举措,换来的是连续6年获得全省治水“大禹鼎”,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到93.6%。

    持续打响“蓝天保卫战”,消除百姓“心肺之患”。禁燃区面积扩容至1200平方公里、提前完成20多万辆黄标车整治、每平方公里月均城市降尘不超过5吨……

    宁波空气质量连续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打造“无废”之城,宁波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能力总体规模居全省第一;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全覆盖和处置“零填埋”;创成全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蓝天常现、绿水长流”,已成为宁波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自觉·共绿

    “全球标准落地宁波小乡镇”“入选全国、全省生物多样性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这几年,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曙龙观乡成功“出圈”。去年,龙观乡接待游客118万人次,旅游收入6307万余元。但是龙观乡党委书记虞挺还有更大的梦想:“我们要让百姓既有绿水青山可享,也有钞票可赚,最终全乡人均年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市水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宁波,迈向绿色共富的何止龙观。

    鄞州湾底村,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成为“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花园”,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万元;余姚横坎头村,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共富新路子,去年横坎头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66.34万元,同比2017年增长10.3倍……

    山水资源持续释放经济价值,百姓共享生态成果,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将绿色生活方式化为行动自觉,成为大美宁波的守护者、耕耘者。

    每逢暑假,洞桥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宁波海洋研究院实践创新基地、宁波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等成为中小学生热门的“打卡地”;在各大餐馆,不少市民点菜时服务员会主动提示菜品数量,就餐后将剩菜打包,“光盘行动”已成普遍自觉行为……

    目前,宁波连续5年共5个案例入选“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累计建成省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70家,设立市级以上生态环保设施开放单位40家,累计接待参观市民超过10万人。

    “绿丝带”“绿手环”“绿手指”“蓝海豚”……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童,从环境监督、纠纷调解,到植树护绿、海洋垃圾监测,宁波各类环保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民间力量。

    “青山绿水共为邻”。这场始于民惠于民的生态文明建设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下一个五年,宁波全速奔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