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仁 据媒体报道,四川成都冯某曾在网上关于自杀、抑郁的文章下,大量发布“一起自杀”“无痛死亡方法”等留言,还加入多个微信群,向多名网友推荐自杀的方法。患有抑郁症的山东济南学生马某听信了冯某“一起走”的说辞,在对方的诱导下自杀身亡。2023年4月,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冯某有期徒刑五年。冯某不满一审判决并上诉,近日,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该案的终审判决,再次向网络言行敲响警钟。 目前,对于抑郁症人群,虽然并无十分有效的方法救赎,但公众的关爱和劝慰,无疑有助于他们珍爱生命。我们每个人能做的,除了尽量让自己保持身心健康,也应多关心周围抑郁症患者,鼓励他们积极寻求正向帮助。然而,确有一些居心叵测、人性沦丧的无耻之辈,如冯某,却反其道而行。在线上推波助澜,甚至“隔空助人”自杀。 从公开披露的案情看,冯某不仅向马某传授了“吸食氮气”的自杀办法,更向其推荐提供了同城卖家,又悉心教授操作方法,甚至一再催促其“尽快走”。马某自杀后,还一再通过微信追问“兄弟,走了吗”,并在互联网上向其他网友炫耀:“看,我刚送走的!”如此冷血、变态和无耻,真是骇人听闻。 法院认为,冯某对被害人实施的“隔空助力”,基本等同于“面面相授”,产生了实质帮助,反映其明显具有积极追求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予以帮助的主观故意,且其帮助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物理和心理上的因果关系,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冯某获处有期徒刑五年,实属罪有应得。 虽说冯某最终因犯故意杀人罪获刑五年,为这起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故意杀人案画了个句号,可此类“约死”事件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引起职能部门的高度警觉。当下,网络平台应设置关键词预警机制和举报奖励机制,对在网络中表示轻生的网友,一旦发现,当及时报告给职能部门,使其能在第一时间被察觉、被发现,并及时得到帮助和劝慰。 对潜伏在网络中的“劝死者”,一经发现,更应及时报警,使其不能兴妖作怪、为所欲为。如果能成功阻止个案悲剧发生,平台经查证属实的,可对举报者视同见义勇为,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当然,遏制网络暴力,包括“隔空助力”自杀的行为,需线上线下综合治理,不同部门、平台以及网友联手形成共治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