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恩奋进,彰显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我市新时代十年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 黄合 通讯员 勇祖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奋进、担当作为,为更好地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全市组织工作谋篇布局从一域到全域、从规范到示范、从实践到实绩、从形态到生态,宁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步履更加坚实,以自我革命塑造优良政治生态的步伐更加坚定,为谱写“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宁波篇章夯基赋能。

    理论武装,以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循足迹看变迁、追印迹悟真理、印心迹传思想。2023年仲春开始,宁波第一批主题教育117家单位就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留下的珍贵足迹一路循迹溯源,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过程中体悟真理伟力。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治建设、凝心铸魂,始终是贯穿宁波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条主线。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与实践》……在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上,“关键少数”带头封闭式系统学习,进一步认清发展大势、把准时代脉搏、增强战略思维。

    围绕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我市持续深化“周末知行学堂”这一干部教育培训特色品牌,紧扣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等主题开展集中培训19期,累计培训干部5.5万人次,为各条战线奋力走在“两个先行”最前列积蓄能量。

    结合“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我市深入开展“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准,156个市直单位及部省属驻甬重点单位结对包联156个街道(镇乡),“拼经济稳主体”走访、信访积案“拔钉清零”、年轻干部“一线建功”,高质量调研解决基层“成长的烦恼”。

    “我们深深感到,新时代10年砥砺前行、这5年跨越突破,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八八战略’所蕴含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根本在于不折不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的谆谆嘱托和重要指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选贤任能,以激励担当匡正导向

    今年6月,新一轮宁波国企改革吹响号角,优化重组的8家市属国企集中授牌。在这一批集中履新的国企“掌门人”中,不乏年轻化、专业化优秀党政干部的身影,为这场备受关注、寄予厚望的改革提供精准赋能。

    “这是我们首次将市属国企人事安排以换届思维来整体谋划,把全市域的优秀干部都放到盘子中来比选,‘坚持企业需要什么人、就从全市选配什么人’,以布局重塑为牵引,破解制约瓶颈,激励广大干部勇扛发展重任,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激励担当,这是宁波这些年干部工作的高频词之一。为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宁波树立了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深化推行“督事察人、奋楫敢为”干部表现一线调研机制,聚焦重要中心任务、重点项目建设、重大突发事件,通过常态化、近距离调研,精准评价干部实绩。新提任市管干部70%以上是一线调研发现的优秀干部。

    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省担当作为好干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处处长胡慧在交警部门一待就是20多个年头,乘着数字化的东风,破除区域数据壁垒,带领宁波交警科研团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字化警务之路,使“宁波经验”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像他一样,一大批在改革攻坚中实绩明显的干部被组织重点关注、大胆使用。过去十年间,我市有3人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个集体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4人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7个集体获评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1人获评全国“最美公务员”,24人获评全省“最美公务员”,获评数量居全省前列。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激励机制,分层级细化完善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具体情形,拟定容错纠错具体操作规程……宁波按照省委激励干部担当“1+3”组合拳部署要求,迭代升级形成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3+N”政策体系,激励干部担当敢为、奋发作为。

    强基固本,以强根护脉筑牢底盘

    在奉化区西坞街道,一条蜿蜒约6公里的金溪河,串起雷山村、蒋家池头村、税务场村、金峨村、余家坝村。放在8年前,虽说村子之间一衣带水,但发展速度却参差不齐,落后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甚至只有富裕村的差不多1%。

    强村带弱村,走好共富路。2015年起,以“金溪五村”作为首个试点,宁波探索建立党建联建机制新模式,针对抱团合作内生动力不足、各村党组织强弱不平衡等问题,突出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互学共促、抱团合作,实现了组织建设“一盘棋”、产业发展“一体化”、治理服务“一条龙”。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梁弄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指引宁波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牵引,宁波锚定“点线建精、整片建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路径,从农村到社区、从国企到民企、从传统业态到新业态,逐个领域抓基层、打基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发展效能。

    在农村,紧紧围绕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以党组织共建为纽带,通过强村带动、产业集聚等多种方式在647个片区开展党建联建,建成“共富工坊”732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98万余人,人均月收入增加2100多元。

    在城市,首创社区“五定”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社工“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深入实施国企“强根固魂”工程、高校“抓院促系、整校建强”铸魂行动、公立医院医共体医联体党建,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融合发展。

    在两新领域,集中部署社会组织党建突破跃升行动,连续10年推进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聚焦“大优强”企业开展创优提质行动,实施小微企业强基提升计划,推进一批新兴领域党建创新破题。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随着党建联建、“甬爱E家”、党建引领工业社区集成服务模式、导师帮带制等有宁波辨识度、全省美誉度、全国知名度的党建品牌不断“出圈”,宁波成功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人才为先,以双向成就广聚英才

    “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希望来了以后为宁波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重要支撑。”2022年2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东晓来到东海之滨担任宁波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长,全身心投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创办工作。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些年,宁波拿出真金白银和真心实意,育才聚才的“大手笔”频频,招才引智的好消息不断。

    按照“通则+专项+定制”思路,全面重构人才政策体系,实现涵盖全市107条人才政策“一本通”;变革重塑甬江人才工程遴选机制,实行项目申报全年受理;按照“人才谁使用谁评价”思路,创新人才授权松绑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活力的迸发打通瓶颈。

    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打响做实“宁波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成立人才发展集团,设立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统筹研究全市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做大做强“金凤凰”线上金融服务平台,设立运行规模1亿元的人才信贷风险池,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助力他们放手发展、安心生活。

    锚定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已集聚全市31%的市级人才、41%的省级人才、43%的国家级人才;高水准提升甬江实验室人才层级和创新能级,已集聚16个高水平研究团队、25名学术带头人和超350名科研人员;“双一流”宁波大学引进力学高端人才25人,其中海外院士2名、国家级人才从1名增至10名;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已集聚包含7名院士在内的47名核心教研人才。

    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双向成就,这样的动人故事正在四明大地精彩上演。

    连续17年举办“人才科技周”、连续5年举办“人才日”,每天有600多名青年大学生奔“甬”而来,每月新增1000余名高层次人才,7年培育7家上市人才企业……这些年,因为一年一度的“谷雨之约”,越来越多的人才跨过山川大海,选择将“青年友好城”宁波作为梦开始的地方,逐梦甬城成就精彩人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全市组织部门将继续砥砺前行、勇立潮头,全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为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