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8月19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疗援建医生跨山越水:

为边远地区群众的健康辛苦付出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庞赟 

    有这么一群白衣天使,他们告别繁华都市,告别日日相伴的家人,或奔赴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域高原,或驻守4000公里外的新疆库车,或行走在四川凉山的大山深处……他们,就是医疗援建医生。跨越万水千山,怀着一腔热血,他们带去了宁波的医者仁心,他们的辛苦付出让众多被疾病困扰的家庭重燃希望。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三位医疗援建医生。

    在雪域高原上守护产妇平安

    7月23日晚,西藏那曲比如县人民医院手术室里,援藏医生张多毅正紧张地抢救一名产妇。

    产妇怀孕29周,双胎,突然肚子疼痛、下身出血。B超显示,产妇为胎盘早剥。看着B超结果,张多毅顿时神情严肃,胎盘早剥,胎儿随时可能窒息死亡,唯一存活的途径就是立即手术,可是胎儿孕周太小,出母体后需立刻送进保温箱。比如县人民医院没有保温箱,怎么办?如果将产妇转到那曲市人民医院,最快需要4小时,产妇和胎儿都将面临生命危险。

    “医生,救救我老婆和孩子!”产妇的丈夫苦苦哀求。

    “不能转院,马上手术!”张多毅当机立断。手术期间产妇一度出血量超过2000毫升,凭着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多毅成功救下产妇,两个早产儿被平安转至那曲市人民医院。

    比如县平均海拔4000米,每年有产妇1000余人。如果产妇孕期产检不规律,从事体力劳动多、营养不良,极易导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危急症状。因当地医院无力应对,便只能将产妇转至260公里外的那曲或590公里外的拉萨,产妇若病情严重,途中很可能死亡。

    屡屡发生的不幸事件让张多毅扼腕叹息。进藏前,他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努力做到孕产妇零死亡,为她们平安生产保驾护航!

    采访中,张多毅告诉记者,他于去年7月19日来到比如,到今年8月3日,已为71名产妇成功手术,其中10多例为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危急重症患者。

    张多毅没有就此“停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供氧”不如“造血制氧”,他要为当地培养一支合格的妇产科医生队伍。今年3月至今,张多毅培训学员300多人次。目前比如县人民医院的8名妇产科医生中,已有3人学会了剖宫产手术,3人学会了腹腔镜下手术。

    援藏时间已过半,张多毅说,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抓紧时间教会当地医生做宫腔镜手术,因为在行医过程中他发现,当地妇女常有宫腔息肉、异常子宫出血、子宫黏膜下肌瘤等病症,而宫腔镜手术将帮助她们解决这些问题。

    把更多的“宁波经验”带到新疆

    “郑老师早”“郑老师这个办法好”……这位让库车市人民医院急诊科16名医生敬重的“郑老师”,就是35岁的郑继楠,虽然从宁波来到库车帮扶才3个月,却早已名声在外。

    木尼热医生不会忘记,那天晚上7点,急诊科来了名脑出血危重患者。患者急需置入气管插管,但抢救室里几名医生都没能置入成功。“找郑老师!”木尼热拿起手机就拨通电话。几分钟后,郑继楠急奔而至,了解病情后,娴熟地将患者摆好体位,做好预氧,开放气道,只一下就成功置入了气管插管。

    自发性脑出血死亡率极高,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即使患者康复,也将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而郑继楠的成功一插,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木尼热告诉记者,有着多年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经验的郑继楠就是他们急诊科坚强的后盾,遇到疑难杂症,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郑老师”。

    此次库车之行,郑继楠除了参与解决疑难杂症,更重要的是帮助当地医院开展临床科研和培养一支急诊救护队伍。

    有着50万人口的库车最高海拔4550米,当地高血压、糖尿病、自发性脑出血等疾病的患病率较国内其他省市高很多;加上库车市地处独库公路的交通要道,交通伤、多发伤患者特别多。库车市人民医院是当地唯一的综合性医院,急诊救治压力特别大。急诊科16名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其余的或为低年资,或临床经验不足,病情稍严重的患者只能转到300公里外的阿克苏市人民医院。

    为提高16名医护人员的急诊救治能力,郑继楠为他们制订严格的学习计划,一周开展两次业务培训。农药、药物中毒该如何处理?重点要注意些什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郑继楠将宁波先进的危急重症救治方法融入每一堂课。他还将手术室、抢救室、门诊室变成课堂,每做一台手术、每抢救一名患者,都会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目前急诊科绝大多数医生已经学会了颈静脉穿刺、急诊超声的操作。

    为越西县20个乡镇配备了20辆救护车

    一年开展20项新技术项目,实施凉山州多项“首例技术”;成功申报6个州级科研项目,立项4个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新建内分泌科、眼科;实现远程影像会诊、心电图会诊、多学科MDT会诊;实现门诊住院量、手术量攀升,其中手术量同比增长33%……

    自去年以来,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发生巨大改变。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其中的每一项都与他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而这一切离不开宁波5位医生的组团式帮扶。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医生、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君刚告诉记者,他们于去年6月来到位于凉山州北部的越西县,这里山路崎岖,很多乡镇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危重病人就医不易。令郑君刚一行没想到的是,越西县只有6辆救护车。

    这引起了郑君刚的注意,也引起了对口帮扶地宁波市江北区的重视。很快,江北区筹集了730万元东西部协作专项经费,为越西县20个乡镇配备了20辆救护车。

    有了救护车,还得提高乡镇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郑君刚组织开展全县卫健系统急危重症救治系列培训,目前,培训已开展了7期,学员们基本掌握了呼吸心搏骤停、休克、创伤、急性中毒、各种意外伤害等急诊常见病的鉴别诊断与初步抢救技能。

    引入、开展新技术项目,是郑君刚的又一个工作重点。首例超声引导精准微创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首例乳房肿物微创手术、首例血浆置换……据统计,一年多来,宁波医疗帮扶团引入开展的20项新项目新技术,显著提高了当地的治疗水平。

    郑君刚告诉记者,他有个心愿:帮助越西建成凉山州区域医疗中心,让越西百姓在当地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