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蒋杰)“关于知识产权的普法教育,我们商会里的中小企业很需要,希望能‘上门’宣讲!”日前,宁波市南通商会会长彭祥陪着会员企业负责人来到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咨询法律问题,临走前还不忘向检察官发出“预约申请”。 他所在的商会,有100余家南通籍会员企业,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小企业嘛,没有专门的法务人员,对法律政策知晓度也低。加上异地经商,总担心遇到矛盾纠纷的时候找不到‘关系’,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彭祥说。 今年初,宁波市南通商会成为我市营商环境首批直通站之一。由市检察院代行日常运行管理职责,覆盖市县两级、涉企行政执法单位共同参与的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成了彭祥向其他企业家推介宁波的又一张“金名片”:“在这里,‘有事必应、无事不扰’!” 据悉,这个全国首创的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已成立近2年时间。按照一站式“解忧中心”的理念,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市检察院、市司法局3家单位联合派员办公,市信访局等9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多个涉企矛盾纠纷行政或司法单位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共同推动涉企矛盾纠纷解决。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强调,要在维护公平正义上用硬招,坚决保护合法权益,有序合理规范监管,公正高效执法司法,塑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正气正义的社会风气,为宁波“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提供强大支撑。 作为一个拥有130余万户经营主体总量的城市,宁波的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97%,去年全市法院系统新收涉民营企业案件5.6万件。“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企业来说,“高效”二字是投射营商环境的一面镜子。一旦企业被卷入司法诉讼的案件,动辄6个月以上的审理周期,会对正常生产经营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今年4月,宁波某工艺品公司向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投诉,称某区法院在审理租赁合同纠纷案中,查封了公司厂房和法定代表人名下多套房产,存在超额保全情况。特别是查封的厂房抵押贷款马上就要到期,如不能转贷,企业将被认定为失信企业,无法再融资,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经审查,虽说法院行为并无不当,但考虑到企业确实存在因财产保全措施导致转贷再融资难的困境,市、区营商中心主动加强与法院沟通,共同推进助企转贷工作,继而走访不动产中心和银行,搭建转贷绿色通道,畅通转贷期间信息共享,杜绝转贷风险——从投诉到问题解决,仅耗时6天。 从具体案件入手,涉及查扣冻、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等诉求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从一起个案顺藤摸瓜,以法治化思维探索规范化、可复制的涉企矛盾纠纷“一类事”处理工作指引;从经营主体的困境着眼,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多一分审慎态度、多一些柔性执法…… 截至目前,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累计接收经营主体各类投诉1400余件,实质化办理投诉573件,为投诉人提供法律意见800余件次,投诉人对中心回访满意率在98%以上,有效改善了企业权益被侵害时“求助无门”“无处讲理”等难题,也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系上了“第二道保险”。 一站式解纷、跟进式监督、长效化推进,自然能够赢得好口碑。一个月前,我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体系获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第一批“最佳实践案例”。省委改革办深入调研后,认为其应当纳入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主跑道”,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