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迹石浦,“渔光曲”余音袅袅

——写在电影《渔光曲》在象山取景拍摄九十周年之际

90年前在石浦摄下的这张历史照片里,我们看到了聂耳(左五)、蔡楚生(左三)、王人美(左四)、韩兰根(左二)当年的风采。(资料图片)
1930年代的《渔光曲》海报。
石浦海滨大道上的聂耳塑像。
(竹潜民 摄)
《渔光曲》中的王人美和韩兰根。
(资料图片)
象山县文物保护点——石浦金山旅馆,当年聂耳等下榻处。(竹潜民 摄)
2003年,象山东门岛竖起了“渔光曲拍景纪念碑”。(竹潜民 摄)
小猫、小猴的扮演者王人美(右)、韩兰根在《渔光曲》中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经典镜头。(资料图片)

    竹潜民

    回望宁波的电影历史,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说,电影导演蔡楚生1933年9月携聂耳、王人美、韩兰根等一众影片主创人员到象山石浦渔港拍摄电影《渔光曲》,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事件。

    时间过去了整整90年,当年蔡楚生、聂耳等人在石浦前后一个月的活动,给这个东海渔港烙下的印记,仍是一个弥足珍贵的话题。

    初次寻访,找不到影片留下的一丝痕迹

    我第一次去象山石浦,是在1987年。作为一名老影迷和电影史爱好者,我自然熟知《渔光曲》的剧情,会唱那首凄美悲切的主题歌《渔光曲》,知道当年电影在石浦拍摄的盛事。不过,那时电影《渔光曲》的碟片尚未发行,有关电影的回忆录也未问世,我只知道这部影片的一点皮毛。那年,我在石浦海滨上上下下走了三遍,试图找到一点影片留下的痕迹。当我伫立在渔港码头,吹着海风,看着海涛,耳畔不由回响起那首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王人美演唱的同名电影主题歌:“云儿飘在天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渔光曲》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的命运变迁,一家是贫苦的渔民,海上丧生的徐福、被迫到渔霸何家作奶妈的徐妻及一对孪生兄妹小猴、小猫;渔业破产后兄妹俩流落到上海投奔舅舅,靠卖唱为生。另一家是渔主何仁斋,他逼得贫苦渔民没了生计,自己又到上海投机,而何家少爷子英幼时喝过徐妈的奶,长大后奉父之命到国外留学,回国后很有一展抱负的雄心。

    两个家庭分属对立的不同阶级,但蔡楚生没有对此作简单化的处理,两家互有交集,子英与小猫、小猴一起长大,成为好朋友,他留学归来在上海遇到流浪的兄妹俩,给了每人100元钱救急,警察却将兄妹当作盗贼抓进监狱,反而害苦了小猫、小猴。子英最后也走投无路,改造渔业的宏图大略不了了之。影片结局是,何仁斋因投机失败而自尽,小猫、小猴与子英一起回到故乡,小猴下海捕鱼时受重伤死去,临死前听小猫再一次含泪唱起了“渔光曲”,影片在如诉如泣的乐声中结束……

    这部影片的主创阵容极为强大。编导蔡楚生,以《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奠定了在中国电影界的泰斗级地位,1956年后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音乐设计聂耳,曾为《桃李劫》《大路》《新女性》《风云儿女》等名片作曲,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更让他家喻户晓、名留青史。女主角王人美,是上世纪30年代中期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她长得不算特别漂亮,而是以青春、健康、活泼著称。男主角韩兰根,当年著名的笑星、丑星,类似于今天的王宝强。《渔光曲》作词安娥,后来为戏剧界领袖田汉的夫人。作曲为著名革命音乐家任光,他于1941年皖南事变中牺牲。

    《渔光曲》1934年6月14日在位于上海北京东路的金城大戏院公映,至同年9月1日停映,创造了连映84天的最高票房纪录(同年,上海影坛头号明星胡蝶主演的《姊妹花》,连映60天),甚至出现了“街头巷尾无人不谈《渔光曲》,大家小户无人不唱《渔光曲》”的盛况,光是唱片就在上海卖出10万余张。更可喜的是,第二年该片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获奖评语是:“联华影业公司蔡楚生优越地勇敢地尝试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与优良性质底现实主义的描写。”

    令人遗憾的是,1987年我在石浦寻访时,却没有找到影片留下的一丝痕迹,最后只好悻悻而归。好在几年后我从媒体上得知,1990年9月,象山县和石浦镇人民政府联合在石浦镇竖起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雕像。1995年我再一次来到石浦时,在石浦最主要的海滨大道上看到了聂耳塑像,聂耳手拉小提琴,动作洒脱而稳健。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为雕像题写了“开路先锋”四个大字。过了几年,我又听说在象山东门岛,竖起了一块《渔光曲》拍摄纪念碑——石浦终于留下了经典名片的印记。

    古城景区,滚动播出口述历史

    我对《渔光曲》更深入的了解,得益于电影碟片的发行。虽然因为拷贝损坏,碟片时长只有56分钟,比原片差不多少了一半,但毕竟能看到《渔光曲》的原貌了。片头有一段字幕:“距今二十年的东海,充满着云水烟霞的东海……为诗人所赞美……寄寓人的生命,这大自然的境界,不同的人对他作不同的看法。”黑白片配上了聂耳创作的音乐,时而悲怆低回,时而急速明快。《渔光曲》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对白靠字幕;王人美尽管是城市书香门第出身,却完全变成了渔家姑娘,她扎着一根大辫子,摇橹、捕鱼的动作娴熟自如,浑身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同时,我还读到了王人美的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知道了《渔光曲》的种种逸事。如象山取镜最多的两个地方,一是东门岛,二是渔民集中的棚户区火炉头;剧组人员住在金山、浦江两家旅馆。由于天气炎热,或遇到风雨交加,摄制组人心不稳,蔡楚生、聂耳便成了稳定军心的“定海神针”,聂耳不仅在片中客串了一名落海的渔民,还在摄制组举办的晚会上,将自己的脸涂黑,自称“非洲博士”,

    又唱又跳,博众人一笑,化解大家拍摄的艰辛和忧愁。

    看完《我的成名与不幸》等回忆录后,石浦海滨大道上的聂耳雕像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探究欲,我决定去东门岛、火炉头看看:金山、浦江两家旅社还在不在?石浦古城的台阶上、门户里,是否还留有蔡楚生、聂耳、王人美的遗踪?

    2008年秋天,我又一次来到石浦港,这一次感觉大不一样了。

    从2003年4月起,石浦斥巨资改造、建设石浦古城,仅动员原住户外迁一项就花了两亿元人民币。2004年,石浦古城景区初步建成,景区打出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古城”的广告语。一条古街有14个场馆,走进景区大门右拐,第一个场馆“港城沧桑”里,设有《渔光曲》专室,展有电影剧照,蔡楚生、聂耳、王人美、任光等主创人员的图片和简介。当年的火炉头如今已经成为热闹的街市,但展室里有火炉头贫困渔民居住的棚户模型。令人瞩目的是,展厅内循环播放着象山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其中有一段金山旅馆老板儿子柯四弟的珍贵视频。当时已年过八旬的柯四弟,回忆了自己10岁左右时的一段经历。他说,那时候人小,只觉得拍电影热闹、好玩,跟着摄制组跑来跑去,晚上在房间里听明星们唱歌。他还清楚地记得蔡楚生、聂耳、王人美当年住的房间,说聂耳住的房间光线最差,原因是他要在房间里冲印照片,等等。象山电视台抢救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口述历史。

    那次,我们一行还登上游船,参加了“渔家乐”一日游活动,兴致勃勃地到浩瀚的大海里体验“烟雾里辛苦等鱼踪”的意境。海上游轮一律以“渔光曲1号”“渔光曲2号”等命名,船主是位30来岁的汉子,脸色黝黑,体格健壮,按年龄算,他应该属于“小猫”的曾孙一辈。从闲谈中得知,在石浦,小猫的后代们早已扔下“爷爷留下的破渔网”,开创了很多新的事业,我不由赞叹,“渔光曲”谱出了时代新曲!

    渔光曲影像博物馆,绘入石浦新蓝图

    2023年初夏,正值蔡楚生一行到石浦拍摄《渔光曲》90周年前夕,我又先后两次来到石浦渔港,心心念念的仍是寻觅《渔光曲》的拍摄遗踪。

    先到石浦镇东北边的东门岛,村委会文书小李带我们到村展览馆参观,《渔光曲》展板赫然在目。小李知道我们前来寻找电影《渔光曲》的遗踪,自我介绍说,她就是当年聂耳居住的金山旅馆的柯老板的曾孙媳妇,我一听,马上就对她的先生作了电话采访。小柯在电话里说,柯四弟就是他爷爷,他的曾祖父曾留学日本学习海洋渔业,回来后就开了家渔业公司。看来蔡楚生编的故事中让何子英去日本留学,并非杜撰,而是有生活依据。李文书熟门熟路,带我们在东门岛观光。在海神庙前,我看到了“渔光曲拍景纪念碑”,下面的题款是:“东门岛门头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筹建领导小组2003年9月16日”,哦,正是《渔光曲》摄制组到石浦取景拍摄的70周年纪念日,竖碑者真是有心人!接着,石浦镇党委副书记沈泳波安排我参观象山海洋渔业馆,展馆内容丰富多彩,《渔光曲》主题占了半个大厅,有模拟的摄影场面,大橱窗里不仅有很多照片、碟片,还有二三十本《渔光曲》的研究著作,包括多种版本的《蔡楚生传》、蔡楚生研究论著,王人美的《我的成名与不幸》也在列。沈副书记笑盈盈地告诉我,有北京来的电影专家,称赞“这里是全国《渔光曲》资料收集得最齐全的地方”。

    次日早上,我到了古城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岑晓林介绍说,从2003年起,古城建设就将寻觅《渔光曲》遗踪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他带我来到金山旅馆,这是一幢上世纪30年代模样的老建筑,久经风霜的墙面上嵌着“象山县文物保护点”的牌子。岑晓林打开大门,将经过修缮的房间一一展示给我看,并告诉我最下面一间光线不太好的房间就是聂耳当年的住处。接着,我们又到位于巡司弄的浦江旅社。浦江旅社现已开发为一个精致、干净的民宿,经营者尤先生告诉我,浦江民宿倾向于艺术民居,这里现已成为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学院的实习基地,每年都有学生到这里住宿、写生,体味这里特有的艺术氛围。

    据岑晓林介绍,石浦旅游的态势很好,古城二期建设规划中,准备将金山旅馆开发成为“渔光曲影像博物馆”,植入音乐、电影等元素,供艺术爱好者体验、研学、游览。

    90年前的历史照片,留下谜团

    多次赴石浦寻访,我一直想解开一个谜:90年前,蔡楚生、聂耳、王人美等一众《渔光曲》主创人员,在石浦拍摄期间,留下了一张神采飞扬、风姿绰约的合影,这张照片究竟是在哪里拍摄的?

    那天在东门岛村委会,我问李文书这张著名的照片的拍摄位置,她看了一阵,说,“好像就在我们村委会门口呢。”我们马上到门口的沿港路朝对面的石浦方向看,90年前的照片里自然不会有今天石浦繁华的市景,山色有点像,但不完全像;傍晚回到石浦街上,从火炉冲路口往对面的东门岛和高塘岛看,依然判断不出照片是不是在这里拍的。

    怎么办呢?我想起原单位同事小郭老师是石浦人,就给她打了个电话。小郭将此事托付给老爸,小郭爸爸热心地找了几位当地文史爱好者,很快回复我:照片拍摄点是东门岛的门头岩滩,门头岩滩的对面是胡礁湾。

    我赶紧来到门头岩滩。门头岩海浪滔滔,与胡礁湾默默对视。我在这一带流连观望,始终未能找到与照片完全吻合的位置。无奈,我又返回石浦古城,将柯四弟的录像仔细看了一遍,里面出现了那张著名的照片,下面的字幕写着“摄于皇城沙滩”。我顿时来了劲,回程到石浦汽车东站,打的赶往皇城沙滩。匆匆走进景区,从沙滩这头走到那头,各个角度观察对面的山势,左边很像,我以为找到答案了,但右边还是不大像,我又迷糊了……90年沧海桑田,渔港昔日的景貌早已不再,但照片背景中山的形态大致不会变化吧?

    苍天眷顾石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渔业资源,石浦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著名渔港,成为4A级旅游景区;《渔光曲》作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吸引着有心人不断地寻幽探胜。聂耳塑像、东门岛及其拍摄纪念碑、火炉冲、金山旅馆、浦江旅馆……从1987年至今30余年间,这些《渔光曲》的拍摄遗踪被我一一找到,最后只剩下一个“难题”,那就是聂耳、蔡楚生、王人美等在石浦拍下的这张照片,究竟是谁拍的,拍摄地点在哪里,珍贵的原始照保留在哪里……这些对我仍是一个谜。这部20世纪30年代留下来的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名片,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话题,相信通过后人的不断探索,肯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