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出版发行(央视截屏) |
秦 强 观点提示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地位作用上看,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抓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届中央、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从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对依法治国进行了规划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首次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并列起来,一起作为管党治党、治国执政的基本方式,在中国法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于法治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2020年11月,党中央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这次会议最大的历史贡献是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全面回顾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用“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深入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十一个坚持”分别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十一个坚持”,既是重大工作部署,又是重大战略思想,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从关系上看,这“十一个坚持”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在根本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法治保障党的领导的有效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立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用法治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根本方向,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最高准则,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依据宪法,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开展;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奋斗目标,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总抓手,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工作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加以部署;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重点任务,完成了这四项重点任务,全面依法治国就有了抓手依托;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核心环节,涉及国内治理和国外治理的关系定位,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重要基础,没有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工作队伍,法治建设就无从谈起;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关键因素,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从性质上看,“十一个坚持”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重点抓好的十一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又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切实在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开启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全面依法治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而且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全面依法治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十个明确”之中,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之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方略之一;在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伟力的“十三个方面成就”之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专章进行论述和专门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首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作为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16个方面重要成就之一;其次,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第三,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谋划部署,专门对法治建设进行专章论述和重点部署,强调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目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任务,同开展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将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作者为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