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钱湖十里四香之绿野村 |
徐雪英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后在扬州担任知府韩琦的幕僚——签书淮南判官。庆历七年,26岁的王安石迎来入仕后的第一个官职——鄞县县令。王安石治鄞近三年。《宋史》等记,其治鄞期间,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除此,还创建县学,勃兴宁波学风,政绩颇著。《宁波市志》云:人谓其以后为相时推行新政,不少措施试行于鄞。 作为政绩满满的年轻县官,王安石在宁波备受敬仰。宁波民间有为其建庙立祠的,有撰文传颂其功德的,有以其名字命名亭、阁、岭、塘、路的。更有不少王姓村庄自述为其亲族后裔,以其事迹激励后代。 东钱湖王安石庙:实干县官也是百姓心中神祇 宁波东钱湖东畔,有风光旖旎的十里四香景区。景区所在地原属东钱湖下水片区。因涉及洋山、西村、东村、绿野四个村落,且相距十里,故名十里四香。十里四香为“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四明史氏发族之地。大量史姓后裔在此围聚生息,拥有史氏宗祠、史家古墓群、南宋街区等丰富人文景观。令人惊奇的是,这里有王安石祀庙,而且不止一座。 忠应庙是王安石祀庙中较大一座,坐落于四个村落中的西村。当地民间传言,宋代东钱湖一度淤塞严重,霸占湖田现象猖獗。王安石担任县令后,组织民工疏通水道,让各处溪流顺利汇入湖中,东钱湖从此号称有七十二溪汇入。同时,划定湖界,订立规矩,明确湖区不得随意侵占,让东钱湖一带社会秩序得到有力整治。因感念王安石,东钱湖百姓纷纷建庙祀之。《鄞县通志》等记,王安石庙原建于山中深岙,里人致祭不便,年久失修后,遂议移地重建。原下水、绿野两村争相于本村建庙,各不相让。下水村民抢得王荆公神像,在下水建“忠应庙”。绿野村民争得王荆公神主牌位,于绿野建“灵佑庙”。因两庙原为一庙,故都别称“王安石庙”。今两庙尚存。因忠应庙规模较大,还被列为王安石在鄞史迹馆。 鄞女墓址:基层县官气象万千的精神世界 很多人赞叹县官王安石,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卓著政绩,更是他气象万千的精神世界。基层县官,公务冗杂琐碎,他却能在冗杂压力中细品生活的多滋多味,为宁波留下不少格局阔大的地域诗作。 鄞州东吴镇太白山南麓有天童寺,初创于西晋。唐代赐名天童玲珑寺。几易其名后,明洪武年间,册定天童寺名。王安石任县令时,为调研经游鄞县各地。在天童道上见青山伴云,古寺巍峨,拈诗云: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后人评价,此诗气象开阔,非大胸襟者难为之。后游太白山,又云: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一派游刃有余,精神力、自信力满满的年轻儒官风范。 铁路宁波站附近,有祖关山文化公园,以祖关山而名。公园原址系宋乾德年间崇法寺,被称佛教天台宗十七世祖的“四明佛祖”知礼法师在此“坐关”而逝,遂有“祖关”之名。王安石宰鄞县时,夫人为其诞下一女,却周岁而夭。王安石把她葬于崇法寺西北角的坟山上,亲写《鄞女墓志铭》以记之。离任前,又特意乘一叶小舟来墓地,作诗与女儿告别: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展现出这位著名县官作为父亲的柔软一面。鄞女墓今已消失,祖关山公园内现有墓址碑记之。 五都王、王家弄:王安石后裔亲族聚集之地 鄞州东吴镇有童一村,聚落沿天童街呈带状,村民主姓王。东吴镇史《凤鸣东吴》引用康熙年间王氏族谱记其来历:“吾族自临川荆国公分派以来,徙居四明。历宋至元,而有仁五公徙居于此,为天童起族之始祖”。镇史又记:仁五公为元代提举司王师文,为王安石第十一世后裔,娶天童中街戴氏之女为妻,故定居于此。明嘉靖年间,童一王氏有分支迁往邱隘,因地属五都,取名五都王,故五都王亦为王安石后裔聚集之地。 宁波高新区梅墟街道有滕园,原属滕园村,在今欧尼克科技公司附近。村民主姓王,亦传为王安石后裔迁此发族而成。明朝中叶,滕尚书迁此定居,后建花园,得名滕家花园,简称滕园。2010年,滕园征迁,村民迁居梅福社区、梅苑社区。 鄞州百丈东路旁有王家弄,地处原王家弄村,故名。《鄞县松下王氏世谱》等记,王氏先祖为王安石之弟王安基,北宋后期自临川迁居鄞县童王。其孙王仲翟迁居王家弄。明正统年间,分支王传喜从王家弄迁居松下漕。这支王氏人丁昌盛。除王家弄、松下漕外,后裔先后又分布于钟公庙桑园、天童勤勇和邱隘王家塘、西王、东王等地。不过查阅文献资料,王安石同胞兄弟中应无王安基之名,疑王安基为其亲族之弟。王家弄一带现有安基名府住宅区,应也是以王氏先祖王安基而名。 目前宁波纪念王安石的地名还有不少,如东钱湖的安石路、王安石公园等,这些地名像时光里的朵朵鲜花,承载着代代宁波人对这位宰相县官的纪念之情。 (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