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学典礼上,沈金龙老师(左)和严子怡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
记者 沈莉萍 新学期,海曙区石碶街道栎社小学举行开学典礼,特别邀请了“双料冠军”严子怡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8月下旬,在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中国队选手严子怡荣获女子铅球和标枪冠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严子怡和她的小学体育老师沈金龙之间,便是一则“伯乐”慧眼相中“千里马”的故事。 当年,在三年级的体育课上,身高马大的严子怡,让沈金龙的眼睛亮了: 同龄女生身高才1.3米多,严子怡却有1.5米; 同龄女生扔垒球,只有十几米,男生最远的也只能扔20多米,严子怡却能扔30多米; 教练都知道,参加体育运动天赋极其重要,选材的重要性占到九成。 “真是棵好苗子!”任教仅四五年的沈金龙特别兴奋,他形容当时的心情:“就像是捡到宝了!” 严子怡被沈金龙“锁定”,成为学校田径队的一名新成员。 天赋极高的严子怡,次年第一次出征,就在海曙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脱颖而出,拿下了投掷类项目冠军,还打破了海曙区铅球、垒球两个赛项的纪录。当天,她就被宁波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相中了。 可是,走不走体育竞赛之路,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项重大抉择。严子怡的父母一开始并不接受。毕竟,女孩子才10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要去体育运动学校寄宿,父母并不放心。况且,体育竞赛也太苦了,很容易受伤。未来能发展到哪一步,更是未知数。 于是,沈金龙三天两头去严子怡家做思想工作,反复说明:“严子怡是万里挑一的好苗子,体育是一条非常适合她的发展之路。” 在沈金龙的坚持和努力下,严子怡的爸爸妈妈同意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孩子先去宁波体育运动学校“走训”,每周三天进行专业训练,其他时间依然在栎社小学安心学习和训练。这样安排,既可以保证严子怡正常学习时间,也可以得到更专业的训练。 一次训练中,严子怡不小心将杠铃压到了自己的锁骨下面。妈妈看到淤青一片,心疼不已,心里又打起了退堂鼓:不去训练了!沈金龙又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才把严子怡“拉了回来”。 经历了两年的“走训”,6年级时,严子怡正式进入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此后,她的成绩突飞猛进,在市级、省级、全国级比赛中频频获奖,沈金龙感到十分欣慰。 “每个教练都有一个冠军梦。我的梦想在我培养的队员身上实现了,我为严子怡的成功感到骄傲和激动!” 严子怡在一篇作文里这样写着:“沈老师的嗓门很大。我要感谢他,是他挖掘了我的体育潜能,引领我在田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我的技术突飞猛进……谢谢你,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我这棵稚嫩的幼苗。” 沈金龙毕业于宁波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工作10年来,他不仅当体育老师,还当田径集训队的教练。除了一周要上15节体育课外,集训期间,他早上6∶00起床,7∶00—8∶30、15∶30—18∶00集训,体育老师的情结和家长的信任,让他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栎社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只有24个班,900个学生,其中八成左右的学生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在沈金龙和团队的努力下,栎社小学田径队连续7年获得海曙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宁波市传统学校田径比赛团体第一名、浙江省阳光体育田径比赛团体第三名,并向宁波二中、宁波四中、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学校输送了大批体育特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