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民生/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09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倩倩老师回应学生——

愿有生之年,
能再次与你们同坐一间教室

    记者 王佳 见习记者 徐丽敏 

    假如说,老师与学生结缘,最初起源于“随机”,那么他们选择“相互奔赴”的那一刻,最是温暖动人。

    上周末,17年前寻找恩师的许海映,在本报和校友的帮助下,联系到远在异国他乡的陈倩倩老师,送上了教师节祝福。

    收到祝福的陈老师,发来幸福的回应——

    “我要衷心感谢报社的记者及我的1974届学生们,为寻找我的1981届学生许海映牵线搭桥,让失联多年的师生有这感人的复联机会。”

    “我被学生们的浓情盛意深深感动。虽不善言辞,但我要用‘心’来感谢: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份教师的职业,因而能结识这么多尊师道、重情义的好学生。”

    “我现在虽然身处异国,但也时刻惦记着我的学生们,但愿在我有生之年,能再次与你们同坐一间教室,看看熟悉的面孔、听听久违的声音,重温往日的师生情。”

    收到陈老师的回应,1974届六(二)班的学生们第一时间响应,“明年是我们班毕业50周年,陈老师能来的话,我们定要借个教室,共圆这个梦。”学生车先生说。

    跨越几十年的师生情,今日得以再续,派粉们也纷纷送上祝福,并分享与自己老师的故事,感受师爱无痕、成长有迹。

    师生一场,是一次美好的相遇。这一遇,温柔了岁月,澄澈了时光。愿这份情谊永不褪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