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民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姚渔业专业村
办起小海鲜共富工坊

村民在分拣渔获物。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见习记者黄春晓 记者沈孙晖 余姚市委报道组劳超杰)9月10日傍晚,伴随着潮水上涨,余姚市泗门镇万圣村62岁村民王锡昌和同村船老大奕田宝满载渔获物而归。在村里“万圣小海鲜”共富工坊引导下,今年8月“小开渔”后,原本作为剩余劳动力的王锡昌当起了船工,跟着奕田宝出海捕鱼。“每天工资700元,每个月出海20天左右,收入有1.4万元。”他喜滋滋地说。

    位于杭州湾南岸的万圣村,是余姚市唯一的渔业专业村。全村有20艘渔船、50余名渔民,每天能捕捞小海鲜约500公斤,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

    万圣村的渔业为粗放型,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同时,村里还有不少剩余劳动力,增收是大伙期盼已久的梦想。

    今年3月,泗门镇商会万圣村分会和该村党总支成立了“万圣小海鲜”共富工坊,引导和发动富余劳力、困难村民从事渔获分拣、加工、销售,在“靠海吃海”上探索破题之举。

    记者见到姚伟伟时,这名27岁的“渔二代”正在自家院子里收拾晒好的鱼干、虾干。他以鲚鱼干为例,给记者算了笔账:“新鲜鲚鱼收购价每公斤80元,经过腌制晾晒,3公斤新鲜鲚鱼制成1公斤鲚鱼干,每公斤价格能卖到400多元,大大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据悉,姚伟伟加工的鱼干、虾干主要供应大酒店,每年能增收20多万元。

    “共富工坊已带动100多名村民增收。”村党总支书记、共富工坊负责人宣振良告诉记者,该村近期将建设占地3亩的冷库,用于存放渔获物及加工产品,力争年底投用,届时将进一步拉长销售链。

    “目前,像‘万圣小海鲜’这样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余姚市已建成25家,服务对象涵盖村民、残疾人、少数民族及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地区的群众,累计吸纳2000多人就业,人均年增收逾4万元。”该市工商联(总商会)相关负责人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