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波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生产现场。(受访企业供图) |
 |
浙江小灵拆资源循环科技公司拆车车间。 (兰佳媛 摄) |
 |
宁波均胜普瑞汽车电子公司智能车间。 (受访企业供图) |
记者 金鹭 新能源汽车保费持续保持高位,油车保费降幅有限…… 今年,尽管保险公司定价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但高赔付率问题让汽车的保费很难下降。 据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统计,去年,宁波车险累计发生赔案近120万件,赔款金额超8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案均赔款6583元,高居全国第二。 “大部分赔款,与更换汽车零部件有关。”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让车险理赔费用降一降? 近日举行的2023绿色保险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大会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大再制造零部件在汽车保险领域的推广使用。 何谓再制造零部件?在保险领域推广使用再制造零部件有哪些瓶颈亟待突破? 作为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试区、汽车零部件制造大市,宁波如何先行先试,抢抓这一机遇? 再制造不是“翻新” 当爱车出险时,你愿意用再制造的零部件进行更换吗?面对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会回答:不愿意。 在宁波,大多数车主对于再制造产品的认知依然模糊,甚至将再制造产品和“假冒伪劣”混为一谈。 那么,到底什么是再制造产品? “再制造件不等于‘翻新件、回用件’。”宁波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汪虹介绍。 再制造,是指将旧的零部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专业化的修复,使其恢复到与原有新品几乎一样的质量和性能的批量化制造过程。 例如,在日常交通事故中最易受损且最常更换的汽车零部件——大灯、保险杠、翼子板、车门“四大外观件”,再制造后的产品在安全性、质量特性上基本与新品无异。 在报废车拆解或是轻微损坏后,这些零部件经过修复工艺进行再制造,能达到原厂零部件同质标准。 目前,汽车再制造工程被认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补充和发展,是颇具潜力的新兴产业。 作为汽车行业“减碳”的重要途径之一,核心部件再制造和再利用的过程,可以大量减少金属和相关部件的使用。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与新品相比,大约可降低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少碳排放量逾90%。 在欧美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占维修份额的比例在60%至70%之间。 虽然我国再制造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5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宏观性指导文件,产业快速发展、初具规模,产品范围逐步扩大,技术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对再制造企业的拆解、清洗、制造、装配、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双碳”工作,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推广使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保险+再制造”有望降低保费 从国际上来看,再制造零部件在售后维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我国,这一份额仅为3%至5%。 “成熟市场的经验显示,保险在促进再制造零部件的使用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财险处相关负责人说。 在欧美国家,汽车保险分成“一般保险”与“原装配件附加险”两种。 若车主允许保险公司使用再制造的产品,而不是原装产品,则只需购买一般保险,无需购买附加险。美国最大的汽车配件回收公司LKQ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超过60%的再制造零部件的销售额直接或者间接与保险公司理赔有关。 此外,美国一些汽车保险公司允许客户在事故发生后,在再制造零部件与原装零部件之间进行选择。如果选择原装零部件则需要被保险人支付差价,并需要更长的维修时间。 因此,随着车龄老化,越来越多欧美车主基于降低保费开支的考虑,愿意购买“一般保险”,允许汽车维修厂使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进行维修,让再制造零部件的使用范畴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保险公司也乐见更多消费者使用再制造零部件,因为此举能让车险赔付金额明显下降。为此,不少外国保险公司的业务涵盖了从旧件回收、筛选、再制造生产、检验、销售到服务,形成了一套“从保险来到保险去”的循环模式。 有了再制造零部件这一选择后,保险公司可以由此进行控费,从而通过一定优惠措施或降低保费,提升车险投保率。 据保险业内人士透露,在宁波,也有部分保险公司在零星地探索再制造零部件的使用。 “但是,现在国内保险机构还没有设立相关产品条款。基本上,消费者如果同意选择再制造产品进行更换的,维修企业和保险公司会赠送一些汽车保养之类的福利。”该业内人士说。 再制造行业暂不成熟 作为汽车零部件制造大市,宁波企业是否会布局再制造产业?业内人士对此态度不一。 “总的来说,宁波民营制造业企业对这一行业并不看好。”汪虹说。根据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统计,目前宁波还没有备案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 被称作“蓝海”的低碳环保再制造行业,为何不受宁波企业青睐? 丁岱曾在宁波一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就职。他告诉记者,就目前而言,再制造仍是一个“不赚钱”的行业。“对旧件进行回收、再制造,价格不一定会比大批量制造的新件便宜。”他说。 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汽车车型迭代快、消费者换车周期短,造成售后零部件的需求品类多且数量少。 相反,制造原装件,品类少数量大,且是根据整车厂的订单按需制造,企业承担的风险小、利润更加可观。 “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引导,企业对再制造的积极性不会太高。”丁岱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对此开展调研并制订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培育再制造企业,让消费者享受到使用再制造产品的实惠。 虽然没有再制造企业,但宁波在汽车精细化拆解领域已有布局,这也属于再制造的前端产业。 “今年3月,我们在慈溪投产了全国首个汽车精细化拆解示范样板厂,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浙江小灵拆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小坪说。 在这个厂区内,报废车不再“论斤卖”,而是像庖丁解牛一样,不同“部位”不同价格。此举将极大改变机动车报废回收的现状,也为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了前置条件。 “现在行业还不成熟,我们也正在寻求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随着再制造行业规模化效应的提升、标准与制度的完善,相信再制造零部件产品会在售后环节占据更多份额。”郑小坪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