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淑芳与火炬合影。(胡龙召 摄) |
见习记者 张芯蕊 昨天,陈淑芳一早来到位于北仑梅山的大白鹅基地做实地考察。“火炬手的任务结束了,工作上的任务还要接续奋斗。我要把‘薪火’带回工作岗位继续传递。”陈淑芳说,几天前火炬传递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陈淑芳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所所长,在畜禽疫病防控和白鹅育种等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工作30多年来,她一直耕耘在畜牧产业一线。即便是火炬传递当天,陈淑芳都没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火炬传递结束后,下午便匆匆赶回畜禽生命科学实验室,继续工作。 “没想到的是,火炬可以带回家,留作纪念。”陈淑芳说,“我把火炬拿回单位,很多年轻同事兴奋地摸了摸,仿佛这份‘薪火’也在我们实验室里传递了一圈。” 在象山,陈淑芳有一个很接地气的称号——“女华佗”。400多个养殖大户,陈淑芳每一个都认识,而且都是她的朋友。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求助电话,陈淑芳必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走出象山,陈淑芳还有另外一个特别的身份——“带货王”。无论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会,还是接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陈淑芳每次都抓紧机会,推广象山的“两红一白”——红美人、梭子蟹、白鹅这三大“致富宝”。 “成为亚运火炬手,大家就可以通过我,去了解我的家乡象山,以及象山的特产。”即便是在接受采访时,陈淑芳还不忘为家乡“带货”。 陈淑芳坦言,能够成为亚运火炬手,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在镜头前跑得“好看”,她经常偷偷练习。 “畜禽生命科学实验室走廊有一个很大的落地镜,我手里举着一个类似于火炬的道具,对着镜子,看举到哪个位置好看。”陈淑芳说。 好在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火炬传递当天,陈淑芳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练习的技巧都用上了,“抬头挺胸,面带微笑,火炬举高”! “火炬手通常都是各行各业的代表。成为亚运会火炬手让我感到,我们农业科研领域的成果得到了更多的认可。”陈淑芳说,希望科研人员的工作,可以帮助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用科技赋能、带动农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