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凯 近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闭幕。来自全国36个代表团的4045名选手,角逐109个项目奖牌。58岁的“老师傅”、16岁的“小工匠”,硕士博士、企业员工同台竞技。参赛选手经历了企业或院校技能比赛、行业技能竞赛、省级技能大赛的层层选拔,从数十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代表了相关项目的国内最高技能竞技水平(9月19日新华社)。 技能大赛既是技能人才亮绝活、唱主角、展风采的“大舞台”,也是激发广大劳动者学技能、练技术、钻业务的“大平台”。举办这样一场高规格、多项目、高水平、大规模的全国性大赛,让崇尚技能、比学技能的氛围更加浓烈,有助于吸引和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能、提高技能。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在长期实践中,广大技能人才养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执着,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奉献。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首次将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相提并论,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彰显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彰显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高技能人才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他们高超的工艺和技术,更因为他们凭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比如,宁波技师学院“00后”学生蒋昕桦,在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中,实现中国“零的突破”,登上国际领奖台;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职工何满棠,工作30多年来,拧螺丝逾20万颗,在户外工作可以随手扭出“国标”螺丝,成为全国劳模…… 当然,技能成才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搭建发展通道,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多开展技能人才表彰等活动,让“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未来”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培训中心,“正向激励”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展示技能和切磋技艺的平台,给追梦者更多出彩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