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吉晶 眼下正是香榧采摘季节。在宁海县黄坛镇双峰片,漫山遍野的香榧树郁郁葱葱,香榧青果挂满枝头。榧农穿梭其间,采摘成熟的香榧青果。 “香榧产量比往年增加。”香榧种植户丁钱林说,今年青果由“代代果”公司统一收购,让种植户省心多了。 8月份刚成立的“代代果”公司,由宁海山外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宁海宁峰香榧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合作社联合组建,通过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模式,破解香榧分散经营弊端,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促进当地香榧产业发展。 夏秋之季,四明大地生机勃勃,呈现一派丰收景象。稻海翻起波浪,柑橘逐渐成熟,青蟹“爬”上餐桌……在田间地头、种养殖基地,广大农民忙个不停。 今年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品质打造“田园城市·都市乡村”目标,我市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自给率提升年、“千万工程”深化年、农民共富促进年等“五个年”活动,推动全市农业经济保持稳进提质势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7.4亿元,扣除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后同比增长4.9%,绝对值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26813元,位居全省第二。 拓宽增收渠道,巩固共富成果。我市扎实推进乡村集成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聚力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近日,在奉化区大堰镇大堰村优质灵芝项目基地,工人轻拍灵芝伞盖收集孢子粉。依托灵芝种植,大堰村村集体经济预计增收50余万元。 在大堰村的示范带动下,大堰镇逐步构建起“灵芝+研学”“灵芝+休闲”“灵芝+生态”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村民增收、乡村振兴撑起“致富伞”。 本月上旬,宁海县力洋镇海头村与宁海哩呀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宁海哩呀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等,推动海头村菊花产业发展壮大。 近年来,海头村引进百余个菊花品种,成功建设了上百亩的菊花基地和1500平方米的菊花精品博览园,初步形成“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去年,菊花产业为海头村集体经济创收60余万元。 聚焦发展不均衡、增收不稳定等难题,我市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深化“共富工坊”建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慈溪市胜山镇素有“红菱之乡”的美誉,红菱种植面积1000余亩。胜山镇借党建引领片区组团发展东风,联合20余个服务型党组织,建立红菱“共富工坊”。工坊采用“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带动200余户红菱种植户。今年红菱产值预计1000万元,菱农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据统计,到今年6月底,全市已有1135个建制村年经营性收入在40万元以上,有1027个建制村年经营性收入在50万元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我市将推广“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发展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进一步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提高村庄经营效率,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