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理论周刊·发展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大力度推进
营商环境国际化出新出彩

    夏艺瑄 陶济帆

    宁波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将其作为发挥港口最大资源和开放最大优势的重要抓手,开放型经济和营商环境走在国内城市前列,但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竞争力不强、创新力不足、影响力不够等差距仍然存在。锚定“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新目标,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市上取得更大进展。

    一、把握新形势新要求

    面对国际国内“四新”形势变化,营商环境国际化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建设要求也发生深刻变化。

    1、新格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畅通新发展格局,不论是促进生产消费的内循环、稳外资外贸的外循环,还是资源要素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将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都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2、新规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但各国之间合作共赢仍是主流。在商品和一般性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基本实现自由化后,全球经济规则正在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高标准化方向发展。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标准,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

    3、新阶段。当前,我国已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进入创新驱动新阶段,以降低关税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利用为重心的开放政策,其边际效应有所减弱,必须建立与创新型经济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对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集聚全球先进要素和创新型企业的能级,成为营商环境建设的目标指向。

    4、新标准。作为国际公认的主流评价体系,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各经济体优化营商环境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2022年12月,世界银行推出新评价体系B-Ready(Business Ready),取代运行了17年的旧评价体系DB(Doing Business),更加强调效率、公平、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环境可持续、推广数字技术运用等新理念,对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探索新路径新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与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是宁波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是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必须高标准大力度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出新出彩。

    1、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积极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入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先行先试,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一是探索完善“边境后措施”。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核心抓手,积极争取在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竞争中立等方面开展压力测试,在竞争政策、投资政策、政府采购等领域探索重大政策调整,加强和国际通行规则的互认程度。二是推进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规则先行先试。争取新一轮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和数字服务出口试点,利用宁波在跨境电商等方面优势,在数据跨境流动、个人隐私保护、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三是营造“竞争中性”制度环境。在要素获取、市场准入、经营运营、政府采购与招标等方面,探索构建“竞争中性”规制体系,构建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2、对标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目标定位,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推进营商环境国际化与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同步发力,为创新要素集聚和城市创新能级提升营造最优环境。

    一是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深化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究,结合宁波发展导向,揭榜挂帅,定向招引外资项目,进一步吸纳全球先进生产要素。二是汇聚全球一流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评价、考核、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营造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提升全球一流人才吸纳承载能力。三是完善国际化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推动工业设计、检测认证、技术研发、综合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知识产权、法律、会计审计、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高端化发展。

    3、对标经营主体发展需要,提高“引进来”吸引力和“走出去”竞争力

    围绕稳定经营主体发展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

    一是推进负面清单之外内外资一致管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以扩大服务业开放为重点,进一步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二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以更大力度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深化“甬e通”国际贸易一站式多跨场景应用改革,进一步完善海陆空跨境物流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三是增强“走出去”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三位一体”国际经贸风险体系,强化对重点国家(地区)市场状况、法律、政策等变化的监测分析,为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反倾销、反补贴诉讼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市发展规划研究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