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民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女孩有了一个温暖的小书房

    记者 王博 文/摄

    9月23日早上6点,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在鄞州区百丈街道宁舟社区宁舟一村,68岁的刘学国和64岁的刘秀珍在小区的主要道路和公共区域已经清扫三个小时了。而他们的宝贝孙女11岁的刘欣怡,已坐在书房里,开始一天的晨读。

    两位老人在宁舟社区做保洁工作已有30年,一直勤勤恳恳,深受居民好评。刘欣怡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一出生就没见过母亲,父亲也因生活所迫无力抚养。

    两位老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不到3000元,为了节省开支,祖孙三口挤在不到4平方米的物业工作间里。这个工作间,外观看起来更像老小区的车棚,阴暗、潮湿,只有两个不到0.5平方米的通风窗。

    得到刘秀珍的同意后,记者参观了祖孙三口“迷你”的“家”。一张简易的上下铺板床,小小的方桌靠墙摆放,灶台用隔板拼装,地上大包小包塞得满满当当。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间,不少工具、炊具挂在了墙壁上。

    说起孙女儿时的事,刘秀珍泪眼婆娑,“欣怡这孩子可怜,刚出生,就没人管,我们把她从江苏抱到了宁波。我们每天出去扫垃圾,就把欣怡绑在身后……”

    日子,一天一天过,欣怡慢慢长大了。

    从五六岁起,刘欣怡就跟在爷爷奶奶身后,帮着捡垃圾;上小学后,不仅自己洗衣服,还经常帮爷爷奶奶洗碗、择菜、做饭……

    每天晚上8点,是祖孙三人最轻松快乐的时光。爷爷奶奶忙好了,刘欣怡的作业也写完了,他们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欣怡这孩子很孝顺,她最爱吃‘番茄炒蛋’,却每次主动把鸡蛋夹给我们……”刘学国说。

    这两年,长期的重体力劳动,使得刘学国驼背越发严重,而刘秀珍也因中风导致腿部一直浮肿。每晚睡觉前,刘欣怡都会贴心地给爷爷捶背,帮奶奶按腿。

    “每天晚上,我都会看到欣怡蹲在露天的石墩旁写作业。”老家在安徽的张冬梅,在宁舟一村租房多年。因为心疼孩子,她经常邀请刘欣怡到自己稍微宽敞一些的出租房里写作业,还隔三岔五做些好吃的,留出一份给祖孙三人。

    前不久,考虑到刘欣怡已经读五年级,很需要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爷爷奶奶第一次破天荒地向社区开口,倾诉了难言之隐。宁舟社区两委会很快经过商量,决定将一处社区闲置的管理用房清理腾空,借给刘欣怡用作书房,一直到她18周岁成年。

    这间书房不到10平方米,里面有一张单人床、一个书柜、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书房距离爷爷奶奶的住处非常近,彼此照顾也很方便。“多年来,社区党委和居民非常关注刘欣怡一家。这次,床和书桌都是热心居民送的,书架、椅子是共建单位赠的,还有上百本书,也是居民们爱心捐赠的。”宁舟社区党委书记裴虹说。

    刘欣怡带记者参观了她的书房。“阿姨,这个大白鹅抱枕,我每天睡觉都要抱着;这个小猪存钱罐和玩具水枪,都是过生日时,好心人送的。”

    “阿姨,这是我的最爱,里面灰姑娘的故事,特别喜欢。”采访中,刘欣怡边说,边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她已经看了十几遍,书的边角已经褶皱,可书中灰姑娘的善良、勇敢和坚强,深深地鼓舞了她。

    “阿姨,这几本,是社区的叔叔送的;这几本,是银行的阿姨送的……有一次,我躺在床上看书,看着看着睡着了,还梦到自己‘穿越’到书里了……”介绍起满柜的书,刘欣怡滔滔不绝,眼里闪现光芒。

    当天,刘欣怡还给记者展示了她的获奖证书、手工作品,分享了她前不久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幸福小故事。

    采访结束后,欣怡悄悄地关上了房门,用口风琴吹了一首新学的曲子。这首曲子,是她打算送给爷爷奶奶和好心人的中秋礼物。“爷爷奶奶出去干活的时候,我就偷偷地在书房里练习,打算给他们一个惊喜。”刘欣怡说。

    随着音乐的节奏,刘欣怡用脚点着节拍。这音乐,抑扬顿挫,让人心潮澎湃,也载着孩子的梦想一起飞向远方。

    “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作家,要写下许多美好的故事,记录下爷爷奶奶和好心的叔叔阿姨对我的爱!”刘欣怡说。

    ▲刘欣怡在晨读。

    ◀好心人为刘欣怡打造

    的“爱心书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