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女排和塞尔维亚女排的比赛,北仑体艺中心座无虚席。(戴斌 摄) |
记者 戴斌 通讯员 范晓磊 9月24日晚,宁波北仑体艺中心,中国女排以一场胜利结束奥运资格赛之旅。 体育馆内,球迷打出的“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加油中国女排”横幅尚未收起;体育馆外,志愿者高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刚刚做完放松训练的女排姑娘们,从看台下经过,走进运动员通道时,耐心地满足球迷签名、合影的要求。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用在中国女排和宁波球迷之间,也一样贴切温暖、一样充满力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同心同行,才能更好地实现梦想、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为胜利荣耀喝彩,更向奋斗拼搏致敬 “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拼不爱你”,这句宁波观众呼喊了近20年的“球迷口号”,早就已经亮明宁波人对体育的态度:为胜利荣耀喝彩,更向奋斗拼搏致敬! 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女排奥运资格赛两轮比赛过后的第一个休赛日,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女排前两场比赛,有超过1.5万名观众入场助威。当中国女排遭遇连败之后,记者看到的是,看台上球迷人数不减反增,场场满座。 宁波北仑的“中国女排第一主场”之称,绝非浪得虚名。除了在北京的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大本营”之外,中国女排还有三个训练基地,分别位于湖南郴州、福建漳州、浙江宁波。其中,宁波北仑训练基地最晚建成,“最晚”两个字意味着这里的基础设施最新、最完善,更符合中国女排当下的训练和比赛需求。 2004年10月7日,北仑接过“中国女排指定主场”的牌匾。从那时起,历届女排国家队都曾在此训练、比赛。 自2005年以来,中国女排在北仑参加的19项国际大赛中,共获得了16项冠军。 “这里的人不仅懂排球,而且氛围也好。全国的排球迷,没人不知道北仑这个地方。”中国女排前任主教练郎平曾在一档访谈节目里这样说。 “北仑对我们来说,是像家一样的地方” 中国女排不是“一支队伍在战斗”,背后有亿万球迷在加油助威,更有社会各界在方方面面给予支持。 本次女排奥运资格赛期间,北仑区政府对北仑体艺中心体艺馆进行了整体改造。赛前还成立了由13个工作机构组成的地方组委会,制定了赛事整体工作方案和细化方案,确保各项服务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到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赛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虽然就在场馆里面,但他们各司其事,坚守岗位,往往因为一墙之隔、一门之隔,他们并不能亲眼见证比赛的进程,“现场听比赛”者大有人在。 从场馆外“中国女排主场”的标识,到场馆内“中国女排新家”的大字,再到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所有细节时刻温暖着女排姑娘:到北仑,就是回家了。 年轻的主攻王媛媛更是直言:“北仑对我们来说,是像家一样的地方。” 廿载风雨同舟,相互成就的故事还在延续 廿载光阴,风雨同舟。中国女排以北仑为坚强后盾,北仑因中国女排而声名鹊起;女排姑娘年复一年在这里挥洒汗水、砥砺前行,女排精神也不断感染着这座城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本次女排奥运资格赛期间,有近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其中,张飞坤、顾旭光、石磊军、张芳芳、陈军浩、张继勋等骨干人员,已经坚守女排赛事志愿者岗位19年。 近年来,北仑以排球为引领带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区域品牌赛事运营新模式,培育排球、赛车、帆船三大体育IP,提升“赛事之城”的影响力。 2023年女排奥运资格赛(宁波北仑)已经落下帷幕,但中国女排和宁波北仑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故事还在延续。 “心心相融,@未来”,相信这一届中国女排的表现会越来越好,相信宁波北仑的未来也一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