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 |
|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
|
鄞江中学开展清明徒步祭扫活动。(王晓峰 摄) |
|
中小学生参加“薪火甬相传·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
|
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代祭扫。 |
|
慈湖烈士陵园。 |
|
孙嘉怿团队为烈士寻亲下乡走访。 |
|
宁波英烈事迹宣讲团成员开展英烈故事宣讲。 |
|
宁波英烈事迹宣讲团向鄞州区2023年秋季预定兵员讲述红色英烈故事。 |
|
“小红缨”红色故事宣讲员选拔大赛。 |
|
宁波市2023年度英烈事迹宣讲大赛现场。 |
|
海曙区章水镇中心小学的“小红缨”宣讲员在宁波革命烈士纪念馆给学生讲解。 |
2023年9月30日,是全国第10个烈士纪念日。每逢于此,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缅怀先烈。烈士,是人民的英雄,是国家的忠魂,是民族的脊梁。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浙东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宁波地区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这片革命老区的热土上,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战争年代,他们挺身而出,浴血奋战;和平年代,他们鞠躬尽瘁,守护万家。缅怀烈士,为铭记,更为传承。如今,一代接一代,这座城市以不同的方式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通讯员 孙亚君 任宁 陈曦希 见习记者 徐丽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提质改造 纪念设施焕新颜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着不能忘却的历史。保护管理好烈士纪念设施,既是尊重历史、告慰烈士英灵的回首铭记,更是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缅怀传承。 纪念碑广场完成树木移植、破损地面石板铺装,园区西入口增设墙面浮雕、喷绘,纪念碑东侧新增“烈士英名墙”……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园区提质改造工程于前段时间通过初步验收,重新对外开放。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余姚市梁弄镇狮子山上,于1977年9月建成开放,其间先后经历两次较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为了更好地追溯及瞻仰革命先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发挥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作用,促进地方红色旅游文化圈的协调发展,余姚市筹资2000万元,于去年12月启动了新一轮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园区提质改造工程。 “此次提质改造主要是改善园区环境,提升园区品质,大力营造尊崇英烈铭记功勋的浓厚社会氛围。”余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烈管所负责人说,“按照统筹安排、着眼长远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我们以现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主体,充分合理利用场地,赋予新的设计元素。” 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园区主要对纪念碑广场、烈士祭扫主路景观带、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及园区停车场进行了提质升级。目前,在通往纪念碑的祭扫主路景观带上,种植了余姚市花杜鹃,并配以四季常绿的冬青,衬托陵园的庄重肃穆。两侧新增的“忠骨”“前行”“青春”“曙光”四座铜质雕塑,展现了革命先烈舍己为国、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纪念碑广场上增设了“烈士英名墙”,镌刻了929位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牺牲的余姚籍革命烈士及牺牲在余姚市的革命烈士,供后人瞻仰和缅怀。陈列馆重新规划参观流线,创新展陈方式,增加多媒体场景,丰富图文、展陈、场景、雕塑、声光电多媒体等形式,给参观人员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园区停车场实现封闭式管理,提供安全便捷服务。 江北区结合烈士纪念设施日常运行的实际需求对慈湖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改造,将管理用房改建为江北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扩建了200余平方米陈列展厅;维修墓区2850平方米,改建纪念碑、更换烈士墓碑、建设纪念景墙和观景平台;提升绿化景观4080平方米。奉化区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实施奉化烈士陵园烈士墓扩建项目,选址烈士陵园西侧空地,用地约750平方米,迁葬零散烈士墓35座,整修零散烈士墓,进行绿化养护及围墙修葺,整修烈士事迹陈列馆门面。 宁波市现有烈士纪念设施219处,有登记在册烈士3250名。在第10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各地纪念设施的提质改造可为前来缅怀英烈的人们提供更加优美整洁、庄严肃穆的环境。 此外,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的“烈士褒扬在线”场景已于今年3月上线,市民登录浙里办,进入“崇军在线”场景的“烈士褒扬在线”子场景,就可以通过“祭扫服务”板块进行线上祭扫、团队和代祭扫预约;“纪念设施”板块能够实时查看全市红色地图、设施概况、语音讲解及管护记录;烈属如有寻亲需求则可通过“烈士寻亲”板块提供线索,专业工作团队将跟进服务。 缅怀追思 致敬先烈祭英灵 徒步10公里是怎样的体验?鄞江中学的高一学生感触良多。自1991年起,学校开始组织高一年级,清明节前后徒步前往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除受疫情阻碍中断了两年,至今已经坚持了33年。 华君是现鄞江中学的副校长,也是当年参加首届徒步祭扫活动的学生。“那时候我对徒步的距离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是去樟村,一路走过去,第一感觉就是累。”10公里走下来,2个小时左右,许多同学都发出了和华君同样的感慨。“那时祭奠烈士的花圈还是学生们手工制作的,大家轮流扛着过去。”他对第一次徒步祭扫记忆尤深。 据当年高一(二)班班主任王志平介绍,这项活动由学校教导处发起,团委组织,初衷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一年时,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和高二年级学生干部参加活动。那年清明节,早晨7点多,老师领着学生从校门口出发,带着干粮,扛着花圈,沿途经过天象岩时休息一刻钟。 “返程时,不少学生是一路小跑下山的,精神依旧昂扬。”王志平说,祭奠革命先烈,是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恩,而且学生对徒步前往的反馈很好,这项活动便延续下来,成为高一年级的“必修课”。与刚开始几年不同的是,徒步祭扫活动的内容为聆听革命烈士事迹讲座、新团员入团宣誓、围着烈士纪念塔走一圈。后来,全校党员老师加入,增加了重温入党誓词事项。当中,返程方式亦有改变,由徒步变为大巴车接回。 或许有人疑惑,这样一场规模较大的徒步活动,不会因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受阻吗?参与次数较多的华君给出了答案,除了多名老师全程陪同,学校会提前勘探好徒步线路,如有特殊情况或身体不适的学生可以请假,学生在徒步途中还有校车、校医跟随,最大限度保障他们的安全。听到孩子们回来兴奋讲述祭扫见闻,家长对该活动亦非常支持。 刚参加过今年徒步祭扫英烈活动的鄞江中学高二学生刘明宇坦言“震撼”!“陵园特别大,我第一感觉就是陵园很壮观,中间立了一座高大的纪念塔,我们绕到纪念塔后面时,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烈士的墓碑。”站在烈士墓前,刘明宇不禁想起了爷爷的故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他的爷爷不幸被敌人抓住,是一陌生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救下,关于这位陌生人仅能得知的是,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据了解,今年清明节之际,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少工委举办“薪火甬相传·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宁波中小学4000余名师生在10个区(县、市)的36处烈士纪念设施同步开展英烈祭扫活动。清明期间累计300余所学校、6.7万余名学生参加现场祭扫英烈活动。 来自章水镇中心小学以及樟村中学的240多名师生在樟村革命烈士纪念塔前整齐列队,逐一敬献鲜花,向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江北区新城外国语学校中学部55名学生代表来到慈湖烈士陵园开展英烈祭扫活动,同学们肃立默哀,敬献鲜花,集体宣誓;镇海区160名中小学生代表前往镇海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辈,追忆英烈精神…… 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举办此次主题活动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在祭奠英烈时感悟他们的崇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除了重要时间节点的烈士祭扫,宁波市中小学还开展红色研学、红色打卡等活动,脚步迈及全市,如参观建岙村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北仑张人亚党章学堂,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接力守墓 不忘忠骨护英魂 在海曙区章水镇,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叫崔春利,曾是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主任,在陵园倾情守护了13载。 “我是1993年12月来陵园工作,2006年退休的。”那时,47岁的崔春利毛遂自荐,到陵园守墓。谈及守墓初衷时,他说自己从小就听着李敏烈士的故事长大,对革命烈士有着崇高敬意。家里的长辈常讲,在李敏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被敌人连刺27刀,仍咬紧牙关,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20岁。 “在我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下大雨,雨水顺着李敏烈士的浮雕像滑落,如同烈士在哭泣。”当时看到这一幕的崔春利,内心十分难受,他不顾危险,爬上浮雕,疏通了水道,擦拭浮雕。在崔春利的记忆中,以前陵园的设施条件较为简陋。早年间,陵园的周围没有围墙、大门,园内也没有青葱的树木。那时,他还亲手种了些樟树、广玉兰,“种下的时候才这么高”,崔春利用手在胸前比划,“现在都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了”。 青山埋忠骨,翠柏伴英魂。在陵园老墓区,有一大四小五座圆墓和一座长方形墓,简称一方五圆烈士墓,墓内安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157位烈士灵柩。令崔春利欣喜的是,他在任期间,总有远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革命烈士的老战友,在清明节前来信,请他准备花圈献给烈士。 前段时间,77岁的崔春利再次走进陵园,看到许多新面孔,他虽陌生却倍感欣慰,因为越来越多后辈参与到陵园守护中。陵园服务中心主任陈志斌握着崔春利的手说,“老主任,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好老一辈陵园守护人的精神,讲好我们的烈士故事,传播好我们的红色文化。” 2009年,慈湖烈士陵园内,51岁的刘立明从去世的父亲手中,接过了守陵人的接力棒。“我父亲是从他64岁开始成为慈湖烈士陵园管理员的,他整整守护了11年。”受父亲的影响,刘立明毅然选择了到陵园守护烈士。 清理杂草,擦拭墓碑……清扫烈士陵园是刘立明一天生活的开端。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往往要持续一个上午,期间如果遇到烈士家属或者前来瞻仰的市民需要进入园区,刘立明会登记好相关信息,指引他们到相应的烈士墓碑前,并偶尔会客串下讲解工作,为市民讲述牺牲烈士的英雄事迹。 刘立明基本上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都待在陵园里。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他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但在守护过程中,他逐渐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能够为英烈尽一些自己的微薄力量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情。 转眼间,14年过去了,刘立明对陵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格外熟悉。据他介绍,慈湖烈士陵园目前安葬了114名烈士,主要是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还有新中国成立后因见义勇为被追授烈士的。 在宁波大大小小的烈士陵园内,不乏守陵人的身影,有花甲老人,也有“80后”“90后”甚至“00后”。这群人主动接过守护烈士的“接力棒”,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或几十载长伴英烈忠魂,或思考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在守护烈士的同时,他们也将烈士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志愿寻亲 助英烈魂归故里 今年8月1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办联合发布10位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先进事迹,其中就有“85后”姑娘、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 孙嘉怿出生在军人世家,从小就对军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的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父亲当过海军战士。外公我虽未谋面,但知道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侦察兵。我就想着,最好能了解外公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孙嘉怿说。 2008年,她加入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结对帮扶中,她经常听老兵讲起自己牺牲在前线的战友没有“回家”,许多烈士牺牲时只有20多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有的为了引开敌人,身体被炸成两截;有的在身上绑满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让烈士“回家”,是烈属的一份“念想”。作为军属,孙嘉怿显然比一般人更能对这份“念想”感同身受。 “你说,这个地方牺牲了这么多人,他们留下名字了吗?家里人知不知道?”2012年,在云南松山战役遗址上,孙嘉怿忍不住发问。她在微博上写道: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在旅行路上到烈士陵园走走看看,为长眠的英烈们送上一束鲜花。 2017年,源于在微博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的号召,孙嘉怿踏上“为烈士寻亲”的道路。“80后”孙嘉怿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小伙伴们走到了一起,通过最质朴的方式,为烈士“回家”尽一份心,为烈属的“念想”出一份力。 起初,没有任何经费支持,没有光环荣誉加身,孙嘉怿和她的伙伴们用的是最省钱的“笨办法”。输入信息、重新比对、查找陵园、拍摄照片、联系部门、查阅资料、翻译文字……这群因网络集结的网友们,发挥各自的特色专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日复一日做着枯燥而细碎的工作。 “那个时候,国内仍然缺乏关于这些烈士安葬地的公开信息,对于很多已经白发苍苍的烈属来说,无法找到自己的亲人,无法亲自去坟前祭拜,成了一家人、一代人甚至一个家族的遗憾。”孙嘉怿说。 一张无法团圆的全家福、一封沾染着鲜血的家书、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的女儿……在微博后台,孙嘉怿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烈属的申请,在五湖四海的他们有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尽快能找到自己的亲人,期待这名家庭成员以另一种形式“回家”。 2020年,孙嘉怿关于陵园烈士档案信息化工程的理念,得到了时任全国人大代表吕卉的支持,后者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推进烈士陵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 2021年,孙嘉怿与属地高校合作,落地“我为烈士修遗物”项目,为年轻烈士修复遗像、家书、英雄牌匾等。“我为烈士修遗物”志愿服务团队主要由宁波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组成,不少成员都是“00后”。 团队成员在走访烈属时,遇到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牺牲的烈士的亲人,有人只见过父亲留下的一些书信,有人只保留着先辈破旧的照片……这些遗物承载着烈属的思念之情,也诉说着烈士们的英雄故事。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学生志愿者也被烈士们的精神深深感染。每一次的悉心修复,既是对烈士及后人的告慰,更是对初心的叩问,对精神的唤醒。 承接全国各地上百件红色遗物修复,参与的学生志愿者超过300名;足迹遍布多个省市,行程上万公里,寻访百位烈士亲属,采集红色故事,向学生和公众开展红色宣讲,受众超过10万人次…… 2022年,孙嘉怿和伙伴们带着“我为烈士来寻亲”和“我为烈士修遗物”两个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项目双双拿下金奖桂冠。 截至目前,该公益团队累计整理拍摄了国内25个省份和境外7个国家的中国烈士陵园信息资料720座,收集梳理了3万余条烈士信息,为1300余名烈士成功寻找到了亲人。 红色宣讲 薪火相传育新人 “肖东,这位宁波籍女烈士的名字,不仅饱含着四明大地的深厚情谊,更是传承着一代代宁波人的精神血脉……”这是浙江省英烈故事宣讲团成员袁馨冉,在“学习贯彻二十大·红色基因代代传全省红色故事宣讲会”上的宣讲。 “袁馨冉们”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小红缨”红色故事宣讲员。2020年12月底,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联合全市各大中小学发起“小红缨”培养计划,依托烈士纪念设施、革命根据地和军字特色党建基地,选拔组建“小红缨”红色故事宣讲队,组织中小学生讲好革命英烈故事、红色文物故事、英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 2021年3月,首批9名“小红缨”深入学校、机关、军营、社区、企业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5场,服务3000余人次。2022年6月,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关工委、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广电集团举办“童声颂英雄·丰碑励少年”“小红缨”红色故事宣讲员选拔大赛,得到全市70多所中小学校和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在网络投票的5天时间里就吸引115万人次点击关注,30余万粉丝投票。该活动还得到学习强国、浙江日报、甬派等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 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小选手们更好追寻党史记忆,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在比赛前,通过邀请党史、军史、礼仪等各方面专家,开设宁波革命史、姿势仪态讲解、英烈事迹宣讲现场聆听、党建实践基地讲解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每次宣讲活动后,我们还向每位‘小红缨’所在学校和家长发去感谢信,感谢学校和家长的培养和辛苦付出。” “小红缨”目前是宁波颇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品牌。3年来,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共培育“小红缨”105名,他们活跃在全省红色故事会、学校、机关、部队、乡村等单位或地方,讲好四明大地革命英烈故事、传播红色文化。 组建早于“小红缨”红色故事宣讲队的宁波英烈事迹宣讲团,则吸纳优秀青年,以红色故事为内核,长期以红色宣讲“进机关、进部队、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革命老区”活动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今年7月,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学思想 颂英烈”宁波市2023年度英烈事迹宣讲大赛,比赛获奖的优秀选手特聘为宁波英烈事迹宣讲团宣讲员。9月中旬,宁波英烈事迹宣讲团以四明大地红色资源和英雄楷模感人事迹为切入点,声情并茂地为鄞州区即将奔赴火热军营的100余名2023年秋季预定兵员讲述了可歌可泣的红色英烈故事,作为他们入伍前的思想政治“第一课”。 深挖红色资源,开展英烈事迹宣教活动,是全市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的重要抓手。宁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聚焦青少年群体,依托烈士纪念设施阵地和校园课堂阵地,打造青年先锋队、雏鹰志愿队、专家指导队全年龄段的红色故事宣讲队伍,培育了一批批红色基因的忠实继承者、英烈故事的生动讲述者、英烈精神的坚定弘扬者,引领尊崇英烈社会风尚,为烈士褒扬事业奋进贡献宁波力量。 新闻多一点 烈士纪念日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规定,决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应当在烈士纪念日举行纪念活动。 关于宁波烈士纪念设施,你知道多少? 全市现有烈士纪念设施219处,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13处(内含烈士墓1291座、其他烈士纪念设施46座),其中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2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1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10处;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206处,其中陵园及集中安葬地25处(内含烈士墓412座、其他烈士纪念设施37座)、零散烈士墓55座、其他零散烈士纪念设施126座。 ★最早兴建的烈士纪念设施: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 ★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2处: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省级烈士纪念设施1处: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县级烈士纪念设施10处:奉化烈士陵园、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江北慈湖烈士陵园、陈寿昌烈士纪念馆、镇海革命烈士陵园、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大榭街道烈士陵园、余姚胜归山烈士陵园、宁海革命烈士纪念馆、象山县前山革命烈士陵园。 全市烈士褒扬纪念工作成果如何? ★开展英烈保护普法教育宣传,建立英烈荣誉保护协调机制; ★八一、春节重大节日各级党政领导走访慰问烈属代表,各级退役军人部门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 ★落实落细抚恤优待政策,2022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烈属抚恤待遇标准全市统一; ★发动社会力量帮助烈士寻亲,“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团队帮助全国各地1300余位烈士成功找到亲人; ★建强具有宁波辨识度的烈士故事“供给库”,开设“信仰的力量|宁波籍英烈文学作品赏析”5期,“红色记忆|红色文物故事”15期,“红色家书·革命理想高于天”5期等; ★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培育“小红缨”红色故事宣讲员,讲好四明大地革命英烈故事、红色文物故事、英雄先进事迹; ★构建“1+2+3”英烈事迹宣讲模式,开展“我身边的英烈”“不忘来时路”“红色精神照亮逐梦征程”红色故事巡讲活动40余场; ★上线宁波“烈士褒扬在线”应用场景,开设VR网上纪念馆,2023年清明节期间,6500余人次在线上参加云祭扫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