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08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眼千年”带来的震撼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宁波特展的启示

观展现场。(时宏辉 摄)

    记者 顾嘉懿 

    昨天,持续99天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在宁波美术馆如期闭幕。因为设备到期及后续展览安排等原因,馆方决定不再延期。

    2023年的夏天,宁波因为一场大展涌动持续的向心力。线下约展的高频词汇不是“有没有看过”而是“你看了几遍”。作为宁波历史上规模最大、展品最多、展期最长的艺术类展览,“大系”宁波特展已吸引30余万人次走进现场,感受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源远流长,培植艺术自信、文化自信。

    大展收官,给宁波观众留下诸多“意犹未尽”的,是进一步探索艺术史的欲望,是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向往,是对诗画浙江的真切感受,是对艺术人生的深入思考……从“现象级大展”中得到的熏陶、汲取的力量,正转变为一种“无形资产”,为烘托城市文化氛围,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支撑。

    播 种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宁波美术馆再次迎来看展高峰。众多大小朋友在沉浸式展厅流连忘返,用眼睛、相机铭记“一眼千年”带来的震撼;因为观众熟悉度增加,越来越多的讲解志愿者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因为观众抛出的问题好像越来越难回答;沉迷在绘画中寻找细节的有心人也多了起来,于展厅来来回回,时而与朋友分享,时而会心一笑。

    “大系”宁波特展集合了1600多件古代绘画艺术珍品的出版打样稿,几乎将所有在教科书中出现的、人们耳熟能详的绘画名作搬到眼前。《簪花仕女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消弭时空距离,用亲切、可读的方式出现在眼前;散落在世界各地、难得一见的“国宝”汇聚一堂,摆出一席让人看清中国绘画艺术源流的文化盛宴。

    整个暑期,宁波美术馆日日提前约满。展厅里,家长、老师带着孩子们穿梭于“画林”之中,从张择端到赵孟頫,从花鸟画到山水画,观之不足、赏之不尽。“这个人是谁”“字写得真好”“这张画我见过的”……有的孩子提出“天问”,逼得家长眉头紧锁;有的孩子成了家长的“老师”,在名作前将自己了解的故事娓娓道来;还有的学生席地而坐,在现场围绕名作展开临摹、描绘风景的时候,他们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很多时候,艺术的萌芽就在转身之间,千年的对望始终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漫长的展线、超量的展品在人心里播下一颗颗艺术的种子,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花,但当下的感动已然定格。

    生 长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撰过程,是一场历时18年的文化长跑。直到今天,“大系”本身依然处于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中。

    从《宋画全集》到《元画全集》,从《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到《先秦汉唐画全集》,对中国绘画史的梳理和认知,在此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国家级文化工程的宏伟气象逐步建构。

    穿越千年的翰墨丹青由“画”入“书”,又由“书”到“展”,持续扩大受众。艺术瑰宝透过历史烟云,在新时代的传承转化中,经历多次飞跃,一次次给人带来惊喜。

    这一文化工程也令参与其中的人受益。他们是策展人,“大系”展每到一城,都会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文化的内容。在浙江美术馆,大厅内3000多条数十米长的细线在空中搭成五彩通道,取名“千年回响”;在嘉兴,明代著名私人鉴藏家项元汴收藏于嘉兴天籁阁的艺术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重逢;在宁波,这座面朝大海的城市,展览特设“舶交海上 墨妙东传”板块,让从宁波港出发,流散到东亚、欧美的艺术遗珍全面“回归”。

    这个板块让大量的市民观众大开眼界。因为种种原因,包括“明州佛画”“罗汉图”“十王图”在内的一批宁波南宋艺术珍品全部收藏于海外,除了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将目光投向它们。通过“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系统采集与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以往轻易不示于人前的绘画通过图像回归,使宁波观众有了走近自身“传统”的机会。

    “大系”宁波特展也为本地培养了一支有艺术审美能力、具备美术史基础知识的队伍。他们是宁波美术馆的工作人员、讲解员、志愿者。从念稿、背稿,到应对现场观众的种种提问,这支团队成长飞速。他们有的擅长从中国艺术史角度切入,以知性睿智的讲解,为观众上一堂生动的美育通识课;有的紧密联系自己的创作经历,结合重要展品,阐述中国画的技法、构图、题款、用印及装裱等知识,普及中国画欣赏方法,使观众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有数据统计,“大系”宁波特展招募志愿者200余名,开展志愿讲解1200余场,为公众美育、艺术普及作出突出贡献。

    共 生

    审美情感的传递古今相通,“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在宁波留下的更是美的共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人将江天寂寞封存于手卷中,用画笔描绘他们所看到和创造的世界。那些画中人,经由艺术获得永恒的生命,历千年之变依然鲜活如新。

    宋徽宗的花鸟似乎要从纸上跃上枝头,黄公望的山水依然在富春江畔蜿蜒流淌,明清之交的那些文人精心营造的“桃花源”,对今天的我们仍旧充满吸引力。

    天地精神、人文情怀、创新表达。通过大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试图传递的是,我们国家曾经有过如此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来自一代代人细致观察、积累总结、创新传递,来自多民族的融合,来自多元文化的繁荣共生。

    而更重要的是创造。“大系”宁波特展创新推出了5个短视频——《影·丹青》《观舞》《听琴图》《清吹》《风华·未央》,古画里的人“活”起来,走进当下。韩熙载观看的舞蹈,“舞”到了抱珠楼;宋徽宗所听到的琴音,弥漫在东钱湖;画中丽人携手走下,走上宁波街头……创意的表达让人耳目一新,“大系”宁波版就此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绘画体系浩瀚深邃,如何让其鲜活于当下,给大众带去更加长久的审美感动,从而激发创新创造力,用我们的画笔谱写时代华章,也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留给宁波的“意犹未尽”。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这是我们可以从“现象级大展”中获得的启示,也是大展在宁波留下的永久的精神财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