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四明副刊·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08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宇海蛟龙扫俗尘

——徐海蛟《不朽的落魄》读后

    黄 岚

    不久前,我在鄞州书城参加了徐海蛟新书《不朽的落魄:十三个科举落榜者和他们的时代》的首发式。这是一本传记类历史书籍,一发行就好评如潮。翻开目录,看到作者选取了科举历史长河中杜甫、李贺、温庭筠、姜夔、王冕、唐寅、吴承恩、徐渭、张岱、金圣叹、顾炎武、蒲松龄、吴敬梓这十三个落榜者,为他们失败的人生作传,这是多么特别的书写。

    为什么要为这十三个科举落榜者作传?科举考试,自隋至清共存在1300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多少士子为此奋斗,多少士子借助科举考试走上人生的巅峰,又有多少士子穷尽一生也没能走出科举考试失败的阴影,这十三个落榜者只是长长一串失败者名单中的一部分。但是,抛开科举考试的失败,这十三个名字,哪一个不是闪耀着令人仰望的光辉?哪一个需要我们用同情的眼光去审视?徐海蛟先生在前言中坦言,本书聚焦的是,面对失败和苦难,一个人做出的选择。

    在书中,我看到一个个倔强的灵魂,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在不停地奋争。我们最熟悉的大诗人杜甫,他一生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一刻不停地奔波在路上。他坚信自己有能力辅助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有能力一扫俗尘,使当下社会风气变得淳朴。即使在科举考试失败后,他仍不断地寻求机会,不惜“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官至“左拾遗”是他的高光时刻,可惜诗人太天真了,他以为皇帝真的是尧舜那样的君主呢!他最后寓居在一条船上,走完了颠沛流离的一生。但在我看来,杜甫是一个大写的“人”,永远屹立在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呼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书中,我看到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总有一条路走得通。面对落榜这样的打击,不同的态度铸就了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本书中的这十三个读书人,一考不中,就此放弃,我们也不会认识他们了。他们的可贵在于,一次落榜,那就“再来一次”。像蒲松龄,从21岁起,就为了“中举”恒久地在乡试的路上前行,考到60岁,还是“落榜”两字。三年一次,次次落榜,还有这样寒碜的读书人吗?“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正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蒲松龄一边要面对生计,一边要面对一直不中的压力,他是如何做到一而再再而三永不停步地走进考场的呢?他一边写着鬼故事,一边过着鬼一样的生活。他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却凭着一部《聊斋志异》成功摆脱世俗,成为我们人生选择中的另一个参考。

    在书中,我看到了太多的苦涩。作者选取的都是他们的凄惨之事,换作我,可能会放几段他们人生中曾有过的短暂的欢乐时光。如果可以重来,他们还会愿意这样过一生吗?这十三个落榜者,都拥有一支生花笔,在他们的时代,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在现代人看来,特别是在作者的生花笔下,他们都是成功的不朽者。譬如唐寅,因为科举舞弊案遭受牢狱之灾,从此与锦衣玉食无缘。现实中的他当然没有秋香,没有风流倜傥,没有一掷千金,但在民间,他的桃花坞却成了士子理想生活的代名词。

    说到爱情,在新书首发式上,作者徐海蛟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假若有可能,你会选他们之中的哪一个作为丈夫?我想了一下,这些苦难人,哪个都不适合啊!作者帮姑娘们选的是顾炎武,这位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先生”的大思想家,理性务实,既有经济头脑,又重情长寿。好吧,比起其他十二位苦难先生,他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当晚作诗一首,贺《不朽的落魄》新书出版:“谁为落魄人,本是一文神。君有生花笔,书成不朽身。沉浮由命运,淡泊写天真。宇海蛟龙起,腾空扫俗尘。”作者为这些落榜者立传,就是用他独特的眼光,用他的生花笔,一扫世俗对失败的定义。徐海蛟说,“就是要告诉全天下的读者,我们的生命还是有可能性的,人生的路并不只有考试这一条。”

    即使落榜,这些文人仍像宇海中的蛟龙,腾空而起,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一扫世间俗尘,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个成功的典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