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作为海洋渔业大市,目前水产种业规模与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水产种业仍然存在育种新技术应用不深、种质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足、种业主体企业实力不强等问题。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院长斯烈钢告诉记者,宁波水产种业产值不高,其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不到万分之三。根据该院一份调研报告,宁波水产种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良种研发体系薄弱,多数水产种业企业的发展尚处于引种育苗初级阶段,真正建立起“养殖-保种-制种-繁育-养殖”的闭环企业不多;二是种质资源保护有待提高,当前,我市虽然采取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保护措施,但种质资源保种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立体保种体系尚未建立;三是研发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对本地水产新品种开展的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大黄鱼、三疣梭子蟹等5个新品种综合养殖效益可提高10%以上,但未能得到较好推广。 那么,如何做大做强宁波水产种业?专家认为,首先要强化规划引导,编制水产种业科技提升规划,优先针对岱衢族大黄鱼、南美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主导养殖品种进行试点,并加大对种业企业建设用地、设施用地指标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种业发展资金保障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种业;再次,继续完善宁波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库体系,强化创新要素联动机制和推广服务体系,加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 此外,宁波水产种业还要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打响自主品牌。早在2013年,宁波岱衢族大黄鱼就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些年,我市培育了“象山港”“宁港”“岱衢洋”“甬岱”“耕海牧渔”“领鲜道”等众多岱衢族大黄鱼品牌,研制了多个品种的预制菜产品。下一步,要继续深入挖掘宁波岱衢族大黄鱼文化,在国内外打响自主品牌。(何晴 孙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