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勇祖轩)花田里,奉化滕头乡村振兴学院的学员正与导师傅平均交流农村产业的共富路径。前不久,该学院成功入选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成为浙江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教学示范点之一。 虽立足滕头一隅,却将课堂延伸至域外;虽以短期实训为主,却注重常态化推动经验转化落地——这个“小乡村”办起的“小学院”,在4年多时间里,累计承办530余个全国各地、各级培训班,吸引了8万余名乡村振兴人才前来“问道取经”。 “学院成立的初衷,就是把滕头样板、奉化模式、宁波实践乃至浙江共富经验输送到全国。”奉化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秉承“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理念,推行“书记教书记”“同行学同行”教学模式,开发12个共富主题教学套餐,推出浙江山区26县和“沿着足迹奔共富”研学线路,帮助省内外学员体悟浙江鲜活的共富经验。 借助互联网,学院和远在四川省甘洛县的乡村振兴研学基地相聚云端,奉化首家“白金民宿”张家大院创始人张丽娜给当地47名干部讲授民宿经济,受到了热烈欢迎。 受到奉化“桃花节”和文旅融合产业的启发,甘洛县借鉴奉化模式,精心打造了独具田园特色的团结乡“梨李芬芳”园区3A级旅游景区。 截至目前,奉化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已在新疆库车、西藏比如、湖北黄冈、重庆万州等地建立7家分院,在四川甘洛、江西高安建立2个研学基地,先后成为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等20多家单位的合作办学基地,推动50多个经验成果在省内外转化落地,实现对外智力输送、实践指导和产业帮扶的有机融合。 进一家门、学各地事;取多部经、结共富果。今年,奉化滕头乡村振兴学院还结集出版了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核心教材《常青树 树常青——迈向共同富裕的浙江乡村振兴实践》,提炼出50个共富“秘笈”,推动实践成果向理论密码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