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人民政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民声”定“民生”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改革升级进行时

鄞州区“最美上学路”(连续4年入选区民生实事项目)。(徐能 摄)
宁海县西店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活动。(朱勤锋 摄)
改造提升后的石浦菜场(2022年石浦镇民生实事项目)。(徐能 摄)

    “通过!”8月30日下午3时许,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深化“四大机制”完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发源地,宁波为持续擦亮这张“金名片”,在票决制实施15年后作出该《决定》。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丰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创新实践。

    记者 伍慧 通讯员 陈裘超

    票决制遇上“成长的烦恼”  “金名片”需要擦得更亮

    提到票决制,我们都知道它发轫于宁波。

    早在2008年,宁海县力洋镇、大佳何镇就率先探索人大代表票决产生民生实事项目。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乡镇政府实事工程代表票决制指导意见》,票决制在全市推广。此后逐步在全省、全国推开……15年来,一件件民生实事在宁波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一幅幅“幸福图景”。

    实用的双向两车道,色彩分明的地面,童趣盎然的景观小品……10月17日下午3时半,小学生们有序走出鄞州区东钱湖镇高钱小学大门,经过改造的“最美上学路”让原本拥挤的“接娃环节”变得井然有序,精心设计的一步一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这样的“最美上学路”,鄞州区7年已投入2730万元,打造了41条。

    鄞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朝晖告诉记者,“最美上学路”源于四眼碶小学(新河路校区)2017年的一次道路改造试点,当时就有区人大代表参与征集、设计等。试点很成功,但因资金有限,起初每年只能改造3条。在鄞州人大和人大代表的推动下,经人代会差额票决,2020年起,“最美上学路”改造连续4年入选该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有了资金的保障,“最美上学路”得以每年7条提速改造。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正是以“完整的实践参与”和“完整的制度程序”,做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成为生动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样本。

    那么,15年后的今天,为什么要再作出这样一份《决定》?“我们在调研和工作中发现,票决制在由点及面推行和规范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成长的烦恼’。”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在项目征集和提出环节,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度不够高,贴合民意还不够紧;又如,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征集选定、监督评价还不够充分,等等。

    前期调研显示,尽管每年都在开展各级民生实事项目征集,但社会公众的知晓率不高,实际征集到的项目建议也十分有限,只有11%的公众表示参与并提出过具体项目建议,公众参与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项目征集所设计的“群众提”还需进一步深化落实。

    因此,票决制提档升级尤为必要。

    聚焦完善“四大机制”  让票决制更加民主科学 可感可行

    以问题为导向,《决定》针对性提出深化民意征集、项目选定、过程监督、结果评价“四大机制”,对项目的征集、选定、监督、评价等环节作出规范,让票决制更加民主科学、更加依法高效、更加可感可行。

    在票决制起源地的宁海县力洋镇、大佳何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征集模式已探索实施2年:当地将每年8月、9月作为集中征集月,每月16日为常态化接待日,设固定联络站和流动联络站,人大代表驻点听取群众意见。得益于该模式,两镇2022年征集的项目线索有一半以上来自群众,具有较广泛的民意基础。

    在项目征集方面,《决定》吸纳了力洋镇等地的经验,提出“常态征集+集中征集”以夯实民意基础。一方面,政府和人大分别搭建数字化应用平台、建立全天候征集通道,并设置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等线下征集路径。另一方面,将每年9月设为集中征集月,通过媒体、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提高关注度。

    票决制要取得“政府所能”与“群众所需”的最大公约数,还需在做强民意吸纳和民意转化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条件与群众急难愁盼,明确项目前期筛选的标准依据和意见。

    “我们将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有效衔接起来、与民意民愿深度融合起来,明确候选项目主要来自代表和群众的提议,明确不再将上级政府政策性项目列入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明确落选项目当年不开工。”宁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真民说,通过对项目安排进行规范,代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在研究吸纳宁海县等地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提出“会商论证+大会票决”优化项目选定。如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与市政府会商机制,推动将建议项目列为初定候选项目;市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以差额方式票决产生民生实事项目;人大相关机构在票决前将详细资料发送给人大代表,并组织实地调研考察等。

    如何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象山县石浦镇人大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督促整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海曙区人大常委会西门街道工委创建“人大民生实事项目全过程监督”特色场景及小程序,全面展示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票荐—监督—反馈—评价”监督闭环链,让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通过手机端就可以全天候参与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全过程各个环节,项目进度一键可查、监督意见一键提交。

    鉴于各地类似的经验,《决定》提出,人大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活动并形成报告,并将每年9月第一周确定为“民生实事项目市民监督周”,邀请市民参加专项监督活动,鼓励市民通过手机扫码等方式就近就便开展日常监督。

    在评价方面,鄞州区人大创新开展“向人民报告”活动,以公开透明的评价模式,做好票决制的“下半篇文章”。《决定》也规定,通过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深化代表满意度测评等来检验民生实事项目的成效。

    以“民声”定“民生”  “民呼我应、民呼我为”机制有了实践新路径

    今年9月是《决定》出台后的首个“民生实事项目集中征集月”。9月5日,市长汤飞帆向全市人民发出公开信,征集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比以往提前了1个月。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各级人大力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线上线下全时段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9月13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线下集中征集活动,在鄞州区潘火街道代表联络站设立主会场,其他区(县、市)人大设立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网络征集”方式联动开展。

    会上,市、区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代表围绕加强老年食堂和老年大学建设、加快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设、配齐配强专业校医和心理教师等提出意见建议。市人大代表、鄞州区百丈街道演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凌告诉记者,通过集中征集活动能够让民意表达更加充分、更加透彻。“大家畅所欲言,提的都是身边的那些‘民生小事’,但也都是市民群众的真实呼声、心声。”

    短短一个月时间,人大端征集线索12093条。这些线索中,交通出行、城乡宜居、养老服务类民意诉求较为突出,分别占比19.5%、15.7%、12%。目前,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对重点线索进行专题调研,下步将经主任会议研究、与市政府会商,从而形成候选项目,提交人代会由代表票决。

    与“集中征集月”同步开展的还有首个“市民监督周”活动。9月4日下午,3位市民代表就随着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组赴江北区,跟踪监督2023年市民生实事项目交通出行方面实施情况。

    “能够来现场‘督工’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体验感‘拉满’。”谈及作为市民代表参加首个“市民监督周”,江北区文教街道大闸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开芳认为,这种公众参与监督的方式,能够更好推动“政府办的”就是“群众盼的”,实现“双向奔赴”。

    整个“市民监督周”期间,共有20多位市民代表跟随市人大常委会各个监督组开展实地跟踪督查活动,还有许多市民通过扫描“市民监督码”就近就便开展日常监督,一周时间累计收到市民线上线下评价3496条、意见建议150条。

    以“民声”定“民生”、让“实事”成“好事”、把“民意”变“满意”,这是票决制的制度初衷,也是迭代升级票决制的目标指向。下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完善“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公众评”机制,全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工作样本。

    新闻多一点

    奉化:

    多载体拓宽民生实事项目民意征集渠道

    奉化区人大充分发挥“周一夜访”作用,发动全区572名省、市、区、镇人大代表、289名居民议事员,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事项开展线索征集。同时,通过开展“代表有约”“局长进站”等活动,依托代表联络站、“代表码”及“奉化人大”公众号等渠道和载体,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行政机关负责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提升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征集的群众知晓度、参与度。

    象山县石浦镇:

    全过程监督助推民生实事项目高效完成

    石浦镇人大打造“事前,一起议”“事中,一起督”“事后,一起评”全过程监督机制,组建代表督事小组对各实事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联系,有效助推石浦菜场改造提升等民生实事项目高效完成。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对往年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回头看”工作,通过实地监督检查,了解资金拨付、施工质量等情况,收集群众对项目建成后效果发挥的意见建议,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闭环式监督管理。

    鄞州:

    “向人民报告”做实票决制工作结果评价“后半篇文章”

    鄞州区人大自2019年以来持续开展“向人民报告”活动,融合“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通过电视镜头、“码上见”数字平台等媒介,政府部门负责人向人大代表、全区人民报告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情况,并接受代表、群众的提问和满意度测评,形成了从项目的征集、票决、监督再到“向人民报告”、接受群众测评的全过程民主闭环。5年来,依托“向人民报告”这一透明公开的平台,在一场场民生实事“期末考试”的倒逼推动下,“最美上学路”“体育新空间”等一批人民群众满意度高、获得感强的民生实事落地实施,该区民生实事项目满意率平均值从85.89%提高到了98.97%。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