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肖 通讯员张晓晶)“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们这个露营基地的营业额达到了30万元。”昨天,在位于北仑区梅山街道梅中村双子座户外露营基地内,“90后”姚兵兵和记者分享了他回村里创业获得第一笔收入的喜悦,这笔收入让他和团队里的年轻人倍感振奋。近年来,在北仑区像姚兵兵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在乡村找到发展的舞台?“在让返乡年轻人尝到甜头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融入农村。”梅中村党委书记沈定龙说,近年来,随着北仑区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乡村对青年的“单向需求”变为乡村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从去年起,梅中村联合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年轻团队,共同规划建设梅中村非遗主题街区,将年轻人喜欢的艺术元素融入村庄建设,首期已投入1500万元,计划打造7个节点工程。梅中村还通过全市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大赛,征集强村富民的“金点子”,宁波大学等11所高校的近300名大学生来到梅中村调研,参与村庄“共富策划”。 在和梅中村一湾之隔的民丰村,一群年轻人的事业同样干得如火如荼。在民丰村的“周野茶空间”,“90后”张田田一边忙着招待客人,一边在社交平台上直播介绍当地特色小吃“炒毛麸”。她告诉记者,很多顾客看了她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后慕名而来,其中不少是外地游客。 “我丈夫就是这个村的人,现在的经营团队成员也是村里的年轻人。”张田田说,随着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她看到不少乡亲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收入不比在外面上班低,于是就和丈夫回到家乡创业,把家中的百年老宅修复后开门迎客。 民丰村党支部书记周宏说,通过一系列“筑巢引凤”计划,村里“创客工场”吸引了近百名年轻人驻扎,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学生。如今漫步民丰村,游客既可在“大茂记”购买宁波传统小吃,又能在“周野茶空间”喝茶、观赏“老底子”宁式家具……丰富的业态,成为青年农创客展现才华的舞台,也推动了乡村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北仑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在农创客认定补助、产业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返乡年轻人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对返乡青年农民的就业吸纳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