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陆海协同,再上新台阶

——写在甬舟一体化推进四周年之际

甬舟铁路富翅门大桥效果图。
甬舟铁路西侯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首个承台成功浇筑。
宁波舟山港镇海港区俯视图。

    撰文 单玉紫枫

    “甬”结同心、风雨同“舟”。

    宁波、舟山,这是两座公认的海洋城市,也是世界大港的诞生之地——

    同处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交汇点,宁波与舟山本就地缘相近、人文相亲,都是因海而名、因海而兴、因海而盛。

    而在中国经略海洋的征程上,这里更是承载特殊战略使命的希望之地。

    自2019年甬舟一体化正式推进以来,宁波和舟山两市按照“边谋划、边推进”的思路,推动用水、用电、用气、交通、旅游等民生领域保障项目的全面合作,逐步迈向“陆海协同、城乡共富、服务优享”。

    2023年,甬舟一体化推进四周年之际,两地正以港产城文融合发展为主线,不断推进两地在港口发展一体、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发展共兴、公共服务共享、社会治理协同上迈向更高能级。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第一项行动就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其中明确提到要“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滕亚辉为此心潮澎湃。

    当前,宁波舟山港“一带一路”航线达129条,构筑起联通海外的庞大贸易航线网络。同时,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高速发展,2022年联运量达145.2万标箱,形成了北接古丝绸之路、中汇长江经济带、南连千里浙赣线的三大物流通道,南方海铁联运第一大港地位得到巩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仅是宁波舟山港更好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提,也是甬舟两市实现“合体”的前提。

    今年4月18日,甬舟铁路PPP项目银团签约仪式在舟山市定海区举行,标志着甬舟铁路项目190亿元的银团项目正式完成组建,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背后更深层的含义是,浙江最后一个不通铁路的设区市舟山,即将实现“高铁上岛”的梦想。

    甬舟铁路全线将于2028年完工通车,届时,宁波至舟山通行时间预计缩短至26分钟,这将极大推动舟山沿线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两地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度也在不断刷新——

    截至9月底,舟山市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宁波陆上段、金塘岛引水工程)已分别实现宁波陆上段泵站工程完工、海上段管道敷设完工;宁波-六横水务一体化先行试点项目关于股权收购及下一步公司管理运作达成共识,形成备忘录;甬舟铁路项目和六横公路大桥一期、二期项目均进入快速施工阶段;甬舟高速公路复线已完成招标、海上物探,并取得海上施工许可证,目前正加快推进海上勘察工作。

    目前,在宁波北仑,总投资1.25亿元的甬舟一体化重点民生工程——宁波北仑峙头车客渡码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码头建成后,将成为甬舟航线的主要运力码头,运营宁波至六横、宁波至桃花岛、宁波至虾峙三条客运航线,可提供车辆42.6万辆/年、旅客126.1万人/年的泊位运力。

    人才联动 产业创新

    人才联动,甬舟一体!

    事实上,早在2020年,省委人才办就与宁波市委、舟山市委联合发布了《推进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5)》。

    根据方案,到2025年,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将取得实质性成效,一体化的高端人才引育、人才平台建设、人才体制机制和生态服务体系趋于完善,人才引领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明显,成为区域人才发展合作的示范样板。

    多年来,两地不断加快推进人才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机制共商、生态共治,以人才同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比如,作为宁波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科创“栽树工程”,甬江实验室是浙江省和宁波市着眼全局、面向未来谋划建设的重大科创平台。自2021年5月挂牌至今,甬江实验室已组建10个研究中心,引入16支科研团队,在基础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舟山科研单位及企业共享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简称“大仪平台”)联合甬江实验室,面向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逐步开放共享软硬件资源。截至今年9月底,大仪平台入网登记大型仪器4200余台(套),共享大型仪器3200余台(套)。

    值得一提的是,在舟山,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不更改注册地、三年免租、同城待遇”等专项政策。截至目前,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已累计支持35家高层次人才企业入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4个,带动9个人才创业项目在甬舟两地落户。两地专家人才可享受景点、健身免费和住宿优惠等同城化待遇。

    以人才联动为先导,两地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力争在产业创新上有更多建树。而在“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期待之下,这里的创新突破,不是单边突进,也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两地携起手来,敢于试水探路,打造了一批产业集群:建设舟山鱼山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岛,镇海、北仑、大榭化工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构建以LNG、氢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基地,重点推进中石化LNG接收站、浙能LNG接收站项目建设;以共同打造塑机整机和螺杆制造产业链为目标,整体提升甬舟塑机及相关配套机械行业。

    民生联动 全面发力

    “自奉化雪窦山,一路向东,向东是大海,海上有仙山,山在云雾缥缈间,此山即普陀。”这段话清晰而形象地描述了雪窦山与普陀山之间相近的地理位置,也揭示了甬舟两地文化一体化相承的根源脉络。

    但从现实情况看,普陀山名声更为响亮,香客游客众多,年游客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雪窦山年游客量只有100万人次左右,两山游客量相差很大。

    此外,从普陀山的现状看,也存在“一山独大”的问题,缺乏优质休闲产品及周边景区的映衬,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下滑;从雪窦山的现状看,则是旅游主题不突出,产品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如何突破这一困局,关键在于找到突破口。

    去年6月,舟山市委书记何中伟率党政代表团访问宁波,两市再次强调了甬舟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而在文旅共进之外,两地在政务服务、异地就医、教育等领域全面发力,将解决民生实事作为甬舟“更高质量一体化”的目标所向。

    以共建现代海洋城市为目标,甬舟两市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异地通办提质扩面。近年来,两市政务办紧紧围绕两地企业、群众办事需求,通过加强联系沟通,共商合作事项,将合作事项范围由医疗、教育、社保、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向企业注册和变更、企业参保登记、运输许可等涉企服务方面拓展。截至9月底,两市通办事项从去年首批的103个拓展至目前的211个。

    在教育领域,舟山编制了《2023年市教育局长三角(甬舟)一体化工作任务清单》,从五方面做深做实一体化:一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合作办学;二是深化跨区域义务教育教共体结对合作;三是推动甬舟职业院校开展中本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办学;四是重点面向银龄教师,从优化支教模式等角度强化宁波地区优秀人才招引;五是深化甬舟教科研合作,形成甬舟高中教研“三合”合作体系。

    在医疗领域,两地已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免备案,按照“新增一家纳入一家”要求,持续扩大异地就医医疗机构范围并逐步推进存量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异地联网直接结算。截至目前,已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1422家。

    四年来,两地深知,甬舟一体化早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合作。

    锚定“更高质量一体化”,需要重新解读一体化背后这道“加法”——在空间连通、规模叠加之外,宁波与舟山更需要做的,是通过各自优势的充分对接、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强力打造“增长极”,共同走出“先手棋”。

    面向未来,宁波与舟山不断展现出活力与希望,诠释着使命与担当。

    本版图片由甬舟一体化办公室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