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成良田 前三季度GDP发布后,宁波“稳进向好”的发展态势,让观察人士忍不住又开始探讨城市进位的话题。 的确,宁波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GDP增速从一季度的4.5%,到上半年的5.6%,再到前三季度的5.7%,宁波经济稳步前行。 奔跑三个季度后,宁波与“标兵”的距离在缩小,和“追兵”的距离在拉大。这背后,创新这个“主引擎”,功不可没。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展望未来,众多积极的创新因素在不断加码,宁波正加速以科技创新牵引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批新平台 昨日的港城,群英荟萃。 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及交叉科学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东钱湖生物医学峰会,瑞典皇家科学院前院长、诺贝尔基金委员会成员Dan Larhammar,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等10多位院士受邀出席。 甬江实验室首届全球青年科技精英论坛,多位重量级中外院士、9个国家的60余名海内外青年人才参加。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宁波两大科研机构用两场高端论坛,吸引一大批高精尖人才相聚宁波。 “不是高端的院所,办不了这样高端的论坛。”采访现场,中国科学报一名记者如是感慨。 第五届北航宁波梅山国际青年学者学术论坛也在上周末举行,现场同样大咖云集。 频频出圈的高端论坛,背后是宁波高端科研院所以高端创新人才带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的努力,是在多年建设之后,集体展现的喷薄之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谁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谁在引领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掌握发展主动权。 拼搏四季度,宁波的创新“主引擎”动力如何? 让人欣喜的是,在重大创新平台、科创策源体系等建设上,宁波正倍道兼程,不断实现新提升—— 加快建设甬江科创区,“科教产共同体支撑甬江科创区高质量发展”入选省创新深化改革试点; 实验室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甬江实验室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5项,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30家; 宁波东方理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落地、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正式揭牌; 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完成开源平台开发,并发布V1.0版本…… 虽然由于一流高校和创新资源的地区布局等客观原因,创新并非宁波的传统优势,但是,近年来宁波牢牢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遗余力打造重大创新平台,引育高端院所、营造创新环境等。 两大新突破 创新的积极因素,还体现在创新环境和资源的突破上。 今年,宁波“牵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大家庭”。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在这关键一环,宁波的优势不多,甚至可以说短板明显。 这次“牵手”,让宁波成为首个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区域联合基金的副省级区域。这意味着,宁波可以集聚全国资源,来破题我市的基础研究。 “以前是别人出题,我们去竞争揭榜,现在我们根据宁波需求,自己出题,既可以自己揭榜,也可以汇集全国资源一起揭榜,针对性强、参与度更高。”宁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总规模4亿元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已经开始发力。 这名负责人表示,该基金首次联合发布指南26项,共争取国家联合基金项目18项,其中集成项目2项,一举实现宁波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集成项目“零的突破”。 每一项基础研究,都是勇闯“无人区”的勇敢前行,一旦攻关成功,就意味着打开了撬动发展的“总机关”。创新发展,未来可期。 不仅有“国家级”基金的加持,省级层面同样实现重大突破。 8月底,宁波发布通知,组织申报2024年度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其中,“宁波市属单位和企业承担的项目,由宁波市落实省级项目经费、自主管理”表述,让广大企事业单位欢呼。 此前,由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客观原因,省科技厅面向全省的科技计划项目,对宁波的财政经费支持主要限于在我市的省级单位。 今年,宁波以改革创新实现破题,建立省级项目支持机制,全面打通了我市各类创新主体申报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各环节,实现申报工作重大革新,大大激发了企事业单位的创新热情。 万千“新”企业 “我们不做模仿性的创新,只做真正原创性成果。”这是宁波健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决心。 健世科技致力于开发用于治疗结构性心脏病介入产品,拥有10种在研产品,涵盖各类型结构性心脏病的广泛产品管线。 公司核心产品LuX-Valve具有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潜力,是世界首款完成确证性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的在研产品,上市后将成为全球首批商业化的经导管三尖瓣置换产品之一。 在大量的调研采访后,记者发现,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这不仅是众多宁波企业家的共识,更是步调一致的行动。 宁波润华全芯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于半导体光学等新型电子器件制造领域,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0%。 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投入占销售额5%左右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多个新产品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 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有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了生产装备和工艺的国产化…… 而今,宁波的创新主体,在加速发展壮大。创新动能,越来越充沛。 据市科技局预计,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将超19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有望突破7000家,增幅达到31%,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宁波中小企业梯队培育同样颇有成效。前三季度,已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6533家,居全省第2位;新备案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300家以上,较上年增长39%。新增省级科技领军企业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2家,均居全省第2位。 此外,宁波还开展企业研发能力50强评价,认定市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9家。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一家家企业的创新选择,也汇聚成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