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合 通讯员 潘海洋 今年第三季度,我市改革攻坚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蝉联五星级、位居全省第二;在改革攻坚五项晾晒指标中,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营商环境事项一次性化解率、高质量“一网通办”率三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 与其对应的是,在三个“一号工程”牵引下,全市经济在固本培元中持续稳健回升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稳”的态势更加牢固,“进”的质效加快提升,“安”的基础持续夯实。 实践再次证明,对于“吃改革饭”的宁波来说,改革就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全市上下要继续下好改革“先手棋”,从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入手,以改革破题撬动创新破难、开放破局,拼搏四季度、确保全年胜! 机制创新 为深化开放破除障碍 出口第三季度触底反弹,9月增长14.4%,带动累计出口实现正增长。外贸出口“新三样”表现突出,前三季度,光伏、锂电池出口增长19.8%、36.6%,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速接近70%。 这一串持续向好的数字背后,除了广大经营主体持之以恒的努力拼搏之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开放平台能级提升、新型国际贸易发展、涉外法治服务等领域的深化改革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 推进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一区一件事”联动改革,实施液体化工品监管模式创新、航运金融系统集成创新等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中东欧国家商品通关便利机制,获批全国唯一的中东欧农食产品进口先行先试口岸,在全国率先推出中东欧农食产品风险检验标准,落地全国首个中东欧跨境电商自提中心;实施“水水中转”“离港确认”等29条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目前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效跃居全国沿海主要口岸第一;迭代升级“甬e通”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平台,今年第三季度直接输单报关8052单,实现无纸化放行133.6万单;落地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13项先行先试政策,至9月底累计惠及企业372家,发生试点业务10.7万笔,合计金额492.1亿美元…… 乍看只是一项机制、一个平台、一组政策,实质上则是市委、市政府心怀“国之大者”,以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胸怀,有力保障人员、货物、资金、数据等市场要素安全有序高效流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直达快享 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今年第三季度,宁波民营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民间项目投资、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7.3%、12.7%、4.1%,均高于面上增速。9月全市PMI指数51.8%,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景气区间。 “特别是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这两个数据,让人倍感振奋。可以说,广大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敢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在三季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上,这句来自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给不少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宁波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民营经济是底气所在、根基所在,也是信心所在、活力所在。 那么,应该如何在政府侧优化服务供给,让各类政策“精准直达”?如何让政策直击“痛点”,让民营企业真正有获得感?在《宁波市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简称“33条”)出炉前,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探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改革的力度,体现在经营主体地位3个“一视同仁”上,体现在维护企业权益3个“不得”上,体现在土地要素供给3个“即需快供”上,体现在融资支持3个“确保”上——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降本减负、优化环境、解难助力,进一步提升政策措施的“穿透力”,让改革红利真正“直达快享”。 眼下,我市正抓紧制定增值化改革与“33条”一体融合推进工作方案,加快健全以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为重点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探索以存量土地盘活、数据产业化价值化、产金融合等为抓手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整体驱动 为共同富裕赋能增效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9,提前实现全年新增就业20万人的目标;年初确定的十方面45项民生实事中,已有34项工作提前或超额完成;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这是事关民生福祉的报表,也是事关共富成色的清单。改革破题所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反映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指标上,也体现在让群众真正有感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上。 为了拓展居民收入“扩中提低”路径,我市进一步完善重点群体增收激励政策,健全稳就业促增收机制,实施灵活就业综合保障体系建设试点。目前,宁波已针对技术工人、高校毕业生、科研人员等群体出台9个专项文件;推出“甬岗贷”专项稳岗贷款产品,发放金额24.07亿元;建成零工市场33家、零工驿站49家。 为了让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我市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型互联网医疗服务、全民全程健康服务等服务体系,今年新开工重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46个,已完工14个;新增三甲、三乙医院8家,全市三级医院总数达23家,实现区(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 为了深化乡村振兴“强村富民”改革,我市出台推进闲置宅基地(农房)激活利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方案,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民宿经济发展、低碳发展等机制,首批3万亩农业标准地建设稳步推进,新激活利用闲置农房1128宗,目前已创建农创客示范基地10个。 下一步,我市还将一体融合推进“六大变革”重大改革、共同富裕先行改革、数字化改革纵深发展,集智聚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数实融合、“三端一侧”等改革系统突破,加快形成改革赋能发展的整体驱动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