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米书法长卷《风雨天一阁》捐赠现场。 |
 |
▶余秋雨在端详书法长卷作品《风雨天一阁》。 (图片均由天一阁博物院提供) |
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王伊婧 空中飘着蒙蒙细雨,琴声袅袅,箫声悠扬,在天一阁博物院状元厅,两位朗读者深情诵读《风雨天一阁》,唤醒了宁波人的集体记忆。 昨天,当代书法家苏社钦向天一阁博物院捐赠了16米书法长卷作品《风雨天一阁》。圆润细腻、韵浓雅致的书法长卷,书写出了天一阁的恢宏气象,一时惊艳四座。 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撰写的《风雨天一阁》一文,引起广泛关注。余秋雨与天一阁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昨天,他携其好友苏社钦再访天一阁。 “不错,它只是一座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 1990年8月,一个台风天,余秋雨踏进那个古朴清幽的庭院,站立在白底黑字的匾额之下,抬头仰望,随后踩着咯吱作响的木地板,登上了心中倾慕已久的天一阁。 他写下了著名的散文《风雨天一阁》,其辞藻之华美、情感之真切、立意之深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甚至在今天仍不断“吸粉”,让人常读常新。 作为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邀研究员,苏社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阅读《风雨天一阁》时的感悟及创作小楷书法长卷的心路历程。 他说,第一次参观天一阁是在2016年,发现很多游客是看了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后慕名而来的,于是萌发了创作书法作品的想法。他回去后就创作了书法作品。第二次创作是在2020年,当时苏社钦觉得自己的书法有了进步,于是又进行重新创作。 在余秋雨和现场观众的见证下,苏社钦亲手将长卷交于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庄立臻向苏社钦颁发了捐赠证书。 前有传世美文,后有风雅墨韵,《风雨天一阁》的故事又续新篇章。如今,天一阁已逐步扩大发展成为一座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文物征集、典藏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社会教育、旅游休闲等诸多功能于一身,融社会历史与文化艺术为一体、面向公众开放的特色博物馆。同时它又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城市形象的生动写照。 令人惊喜的是,余秋雨和苏社钦还向现场幸运粉丝签赠了他的书籍《文化苦旅》和天一阁博物院新近设计制作的“风雨天一阁”主题系列文创品。不少粉丝拿着余秋雨的书,请余秋雨现场签名。 “真是不虚此行!”前来参加活动的余君方称,这是一场风雅之事,希望宁波的文化保护工作能走得更远、更久。 “我是余老师的忠实书粉,小学时候就读了他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海曙中学高一(二)班学生郭锦阳告诉记者。 海曙中学教师储展鹏说:“天一阁这三个字,不仅是一座藏书楼的名字,更是宁波的文化地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