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 (沈晶晶 摄) |
记者 黄银凤 通讯员 魏震江 “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是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来,最盛大、最全面、最集中的一次亮相。河姆渡文化,又一次站在时代的聚光灯下,借特展这扇窗,再次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捷报频传。最近,省文物局统计的《浙江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评估指标数据(2022年度)》结果公布,在全省参加综合排名考核的90个县(市、区)中,我市进入前5名的有3个,余姚市、鄞州区、海曙区分列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 宁波文博何以频频出圈?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对河姆渡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从未停止。50年来,考古已发现了20多处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如慈湖遗址、名山后遗址、塔山遗址、鲻山遗址、傅家山遗址、田螺山遗址、下王渡遗址等。 宁波的考古工作起步于1955年,放眼全国考古界,称得上是一个起步早、发展快、成就高的城市。60多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奋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考古发现,不断刷新我们对四明大地历史的认识,成就了“考古宁波”在全国的“金字招牌”—— 8000年前的井头山遗址,表明古宁波湾曾是世界海洋文化的重要源头区域之一;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有力证明了长江下游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4000年前的大榭遗址,找到了迄今为止中国制作海盐的最早证据;2500年前的句章故城,再现了“宁波第一城”的远古丰姿;上林湖越窑、永丰库、高丽使馆等海港遗迹的考古发现,彰显了宁波作为海丝古港“活化石”的魅力;“小白礁Ⅰ号”等海洋沉船的考古发现,展现了宁波立足东亚、放眼世界、向海图强的强盛文化基因…… 家底厚,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文博事业发展事关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继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宁波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上林湖越窑遗址、永丰库遗址、天童寺、保国寺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宁波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点)1599处,另有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000余处。 我市博物馆数量、质量均居全省前列。目前,宁波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有3家,分别是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宁波博物院和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还拥有国家二级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余姚博物馆及6家国家三级博物馆。近三年宁波成功创建乡村博物馆78家。 宁波现有各级各类藏品20余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86件(套);全年推出线下各类展览167个;讲座、研学、体验等文化活动2362场;文博类场馆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 优势多,“活化”文物频出高招 要让文物“火”起来,先要让文物“活”下去。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发展,批准挂牌成立了市、县两级文物局。我市还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合理有效盘活文物建筑、革命文物、工业遗产、传统村落等各类资源,让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宁波文物传承利用再上新台阶。比如,我市组织河姆渡文化遗址正式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完成启动区(一期)古今自然展示区项目土地划拨,举办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纪念活动等等。 市文旅局文保考古处负责人介绍:“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突出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价值,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之路上彰显宁波的‘文博力量’,我们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