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检查。(通讯员供图) |
1.奉化区某企业无生产许可证生产饲料添加剂案 在近期开展的“绿剑”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中,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和奉化区农业农村局在对某兽药店开展联合检查时,发现一条涉嫌经营无生产许可证的饲料添加剂的违法线索。根据违法线索,市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对奉化区某涉案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获该公司生产的标称“每瓶菌种含屎肠球菌活菌数10亿”的产品285瓶。经查,屎肠球菌属于《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规定的品种,应认定为饲料添加剂,但该公司未取得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市农业农村局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停止生产饲料添加剂产品,并作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生产的饲料添加剂和处以货值金额5倍罚款的行政处罚。 【指导意义】为切实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饲料生产企业要遵守行政许可法律制度规定,不得在无生产许可证情形下生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2.江北区某农资商行销售的种子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案 2023年3月21日,江北区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辖区内某农资商行销售的全能菠菜种子标签标注的水分标准不符合规定。该农资商行存在销售种子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的违法事实。经调查,该农资商行共购进涉案种子50袋,售出17袋。江北区农业农村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指导意义】种子经营企业要规范种子经营行为,不得销售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的种子。 3.镇海区某农资公司经营擅自修改包装上标签内容的肥料案 2023年2月6日,镇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有关部门移送的线索,对辖区内某农资公司涉嫌经营擅自修改包装上标签内容的肥料予以立案调查。经查明,涉案肥料登记作物为“小油菜”,但该肥料包装上的标签还标注有葡萄、水稻、胡萝卜等其他作物图形,与登记批准的不一致。案发后,当事人主动追回产品并退回给厂家。镇海区农业农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和《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作出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指导意义】肥料生产企业在包装上擅自修改标签内容,随意夸大肥料功效,误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可能造成农业生产事故或引发经济损失。农资公司销售这类肥料,也应受到行政处罚。 4.余姚市汤某擅自将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内的动物外运出场案 2023年4月10日,余姚市农业农村局收到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出具的违法行为线索移送函。经执法人员查证,4月5日汤某从某养殖合作社收购生猪57头,当天运至屠宰场后卸下43头。在未经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其余的14头生猪外运出屠宰场。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运达动物屠宰加工场所的动物外运出场,因特殊情况需要外运出场的,应当经所在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同意”的规定。依据《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余姚市农业农村局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并处以罚款。 【指导意义】行为人擅自将运达屠宰场的生猪外运出场,有可能带来动物疫病传播或者扩散的风险,扰乱生猪屠宰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处罚。 5.慈溪市王某某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 2023年8月22日,农业农村部对慈溪市周巷镇海江村王某某种植的豇豆进行监督抽检。经检查,该批次豇豆克百威残留量超标。经慈溪市农业农村局查明,王某某于7月10日播种该批次豇豆,采收后部分已对外销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在豇豆种植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2023年9月15日,慈溪市农业农村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将该案件移送慈溪市公安机关。目前,该案件正在侦办中。 【指导意义】使用禁用农药,将含有禁用农药的食用农产品进行销售,这一行为危及公众生命安全,涉嫌触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依法予以严惩。 6.宁海县某物资店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兽药案 2023年4月28日,宁海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辖区内某物资店在未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经营兽药产品伊维菌素溶液和高效氯氰菊酯溶液,涉嫌无证经营兽药。依据《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宁海县农业农村局责令当事人停止经营,作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经营的兽药,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指导意义】兽药经营实行许可准入制度,兽药经营者开展兽药经营活动必须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 撰文 孙吉晶 邓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