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钱 最近一段时间,为进一步做好为民营企业服务,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护航,各地不但出台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好政策,而且开展各种活动,或者推出“保姆式”“妈妈式”服务,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政策支持的力度再大、工作推动的氛围再浓、下企业的干部再多,都不为过。也有的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要的是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要的是真正的平等,而不是面子上的口号,或者形式上的“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 笔者认为,对不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论调听之任之,对民营企业的困难不闻不问,绝对要不得。但是,任务式的重视、一阵风式的支持,甚至政策上过度倾斜,也不是真正的平等对待,同样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种过地的人知道,对一块土地上的作物,如果想起来的时候去管一下,想不起来时任其自生自灭,那么作物大概率会枯萎,土地很快会荒芜。轻视与随意,当然不会有好结果。如果过于重视,施肥过猛,灌水太过,地里的作物大概率会“溺亡”,刻意为之的后果也不好。 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可以培育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党委、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与农民或园丁的劳作一样,最好的状态是不随意也不刻意。 政策上的随意,对民营经济发展危害甚大。比如,有的部门、有的地方,出台的政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朝令夕改,让企业无所适从;再比如,单个政策很正确,但政策一多,实践中就出现明显的“合成谬误”,让企业动辄得咎,结果不仅对现实的生产力破坏巨大,更给企业家的信心以直接打击。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政策出台比较随意,有时是随某个领导“高兴不高兴”之意,有时是随民意“答应不答应”之意,有时是随网络舆论“正常不正常”之意,就是缺少随经济发展应有稳定预期之意。 与政策上的随意同样具有很大危害的是监管上的随意。现实中,以罚代法、想罚就罚、该罚不罚、执法枉法、办人情案、收人情费等随意执法、随意监管现象,在个别地方、个别部门、个别人员身上,还未得到有效遏制,不仅削弱了政府部门权威性,降低了政府部门公信力,也损害了法治秩序理应具有的可预期特点,对营商环境的破坏作用相当大。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随意当然不对,但是刻意也不好。比如,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就是一种刻意;说出“谁砸了企业的饭碗,我们就砸谁的饭碗”等口号,也是一种刻意;有的地方整齐划一地举办“××与包联企业负责人畅聊早餐会”,刻意痕迹更是明显。 这些刻意的言行,表面上是保持一致,实际上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表面上是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是对民营企业的“另眼相看”;表面上雷厉风行,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变种;打着横幅的“早餐会”,更是一种令人反感的表演。 服务民营经济不需要刻意,因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而不是“客人”,没必要装、不需要作,无需过分热情、过度客套。营商环境建设不需要刻意,也因为刻意的行为不会带来实质性效果,形式主义只会令民营企业家不适。如果说,解决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试图通过刻意为之大造声势或“大力度支持”,既违反经济发展规律,也不符合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真正需求。 因为,作为市场经济这个百花园中最有活力的主体,民营企业需要的是平等尊重的政治环境,需要的是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服务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