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荣服装公司生产车间。(郭传太 摄) |
记者 张凯凯 携手防返贫,是东西部协作的重心之一,位于凉山州越西县的越荣服装制造有限公司一直深耕于此。 “越荣”二字,“越”指的是越西,“荣”则代表宁波长荣制衣有限公司。这家脱胎于闲置厂房的服装企业,正是宁波服装制造业“产业飞地”的代表之一。在两名江北区挂职干部的牵线下,它为越西群众提供了近500个工作岗位。 走进这座三层楼高的厂房时,记者发现,这里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增收致富”的故事,更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脚踩厚底皮鞋,留着过肩长发,今年19岁的吉古良布坐在缝纫机前忙个不停,身上有着在大城市漂泊过的痕迹。她是越荣服装公司为数不多的“00后”之一,讲起话来慢条斯理,时常整理鬓发,露出左耳上的两只耳环。 这个生于越西的姑娘,履历比常人丰富:为了照顾弟弟妹妹,她曾一度前往上海、广东、山东等地打拼,进过电子厂,也干过手机、美妆产品的推销工作。越荣服装公司的落地,让她下定决心回归故里。“这里实行计件工资制,如果干得快,月工资不输广东那边。我现在手速不算快,但一个月赚三四千元没问题。”吉古良布说。 在越西县,受限于家庭境况、思想观念等因素,像吉古良布一样早早开始照顾家庭的年轻人绝非个例。家门口的工作岗位,不仅让他们拥有更多照顾家人的时间,也让他们从大城市漂泊的疲惫中解脱,有更多时间思考未来。 与“归鸟”相比,其他在越荣服装厂工作的社区居民,则更加笃定未来向好的生活—— 他们手中缝制的,可能就是今冬明春自己孙辈即将穿上的新校服。曾几何时,他们中还有不少人因为觉得校服性价比低,而从未让校服进过家门。 “自己动手缝的校服,自己知道含金量。”今年52岁的毛学兰说。谈起家里7岁的孩子,这位老人一直嘴角上扬。在她看来,自家孩子穿的校服有自己出的一份力,无疑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但她可能不清楚,自己的“手艺”惠及的“雏鹰”,也许有朝一日能遍及越西。 “目前我们工厂的产能覆盖越西县9万个孩子的校服需求,近期仅送往越西县南城小学的校服就有近5000套。工厂如果开足马力生产,每年生产的校服及工装能突破80万套,总产值超5000万元。”越荣服装公司总经理王兴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