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勉励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脉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积淀的独有气质、独特标识。宁波文脉绵长,文化资源丰厚,是80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大运河最南端出海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港口城市,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相生相伴,雄浑港城和婉约水乡的独特气质交相辉映。“运河出海口”“海丝始发港”两张金名片,使宁波成为国内唯一兼具运河和海港双重特征的城市。 早在2002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宁波考察调研时指出,宁波要进一步繁荣港城文化。他还前往河姆渡遗址、天一阁、月湖、庆安会馆、慈城古县城等地考察,为宁波打造“三江文化长廊”、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展示现代化大都市新形象等把脉领航。 多年来,宁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港”与“城”,持续推进甬城文化的保护、塑造与传播。从“小白礁一号”沉船的考古发现,到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浙东运河宁波段、宁波三江口“两段一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从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和平之舟》到新闻专题片《港通天下》、舞剧《东方大港》,从“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东方商埠,时尚水都”“海丝古港,微笑宁波”到“滨海宁波,扬帆世界”,宁波港城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宁波等地的古港,是记载古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依江靠海的宁波,千年来从内河港、河口港向超级海港演进,是印证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城市,是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制度优越性、形态优越性、范式优越性的代表城市,是阐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对话的极佳样本。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先天优势的宁波使命在肩。我们应始终保持对港城历史文化根脉的敬畏之心,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像爱护眼睛一样善待历史遗存,守护港城文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高度历史责任感扛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化追根溯源。传承和弘扬港城文化根脉,摸清家底、梳理资源是前提。应加快实施史前文化与海洋文明探源工程,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宁波史迹”保护管理和联合申遗,实施渔山列岛等重点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推动“海洋文明探源”向实处求证、往深处拓展。开展港城发展演变和海丝、海防、海岛遗存研究等重大课题,深入挖掘和展示港城文化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提炼“高纯度”的港城文化内核,加快构建海洋文明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加强保护利用。承载着港城文化的各类历史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应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好。发挥大数据、新材料的支撑作用,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各类文物古迹,统筹做好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积极探索港城历史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推动历史建筑、滨海街区、口岸遗存保护性开发、创意性展示、产业化提升,真正留住千年港城的历史记忆,让“古港古城”成为“网红景点”、“口岸锈带”成为“城市秀带”。 突出活态传承。历史文化根脉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还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宁波亚运分村设立非遗技艺体验点位,向运动员展示象山鱼拓、泥金彩漆等传统文化,这是推动港城文化“出圈”的有益尝试。应用好赛事、展会、节庆等活动,拓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通道,让“最宁波”的港城文化在海内外有更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体系,传承发展戏曲曲艺、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时代精神激活港城非遗文化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