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唤醒“沉睡”资源
美丽乡村激荡新动能

永旺村盘活宅基地,建成科创文创产业园。(永旺村供图)
由废弃校舍改造而成的民宿。
(孙吉晶 摄)
栖霞坑村闲置的水电站变身为咖啡馆。(孙吉晶 摄)
制图 张悦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卓建青

    本月21日,记者驱车从奉化溪口镇出发,沿着盘山公路行驶半个小时左右,来到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栖霞坑村。这里群山环抱,溪流潺潺,如同世外桃源。

    上午10时许,二三十名杭州驴友的到来,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也开始忙碌起来,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地道的农家菜。

    从“空心村”蝶变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个“网红村”,栖霞坑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看在眼里、喜上心头。

    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村貌,带来了人气,也唤醒了村内的“沉睡”资源。破败的老房子、废弃的校舍经过“包装”,变成了精品民宿;闲置发电房被改造成了设计独特的咖啡馆,成为村内一景。

    盘活闲置资源,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了看得见的收入,去年,栖霞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40万余元。上个月,栖霞坑村获评宁波市乡村旅游共同富裕示范村。

    农房等资源“沉睡”现象突出

    随着我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人口进城工作、生活,产生了众多闲置农房和低效未利用地块。

    今年9月,我市对宁海深甽、桑洲、岔路,奉化溪口、大堰,余姚大岚、鹿亭、四明山、梁弄,鄞州塘溪等山区半山区乡镇的可盘活农房资源进行了一次排摸。经测算,全市山区半山区乡镇闲置农房有11500余宗,占地面积近4000亩。一些高山村农房闲置率超过七成。

    据市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市产权清晰、有盘活意愿的闲置农房有20500余宗,占地面积近6000亩。

    一边是农房等资源“沉睡”现象突出,另一边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到农村度假休闲,乡村旅游市场火热,民宿、农家乐等经营收益持续增长。

    可以说,闲置农房是很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有效盘活这一“沉睡”的资源,意义十分重大。

    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利用好闲置农房资源,有利于改善村庄面貌、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有利于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养生养老、运动休闲等新产业和新业态,还可以形成各类要素集聚的良性循环,开发潜在价值,释放改革红利,有效促进农户和村集体增收,是一件让村集体、农户、投资主体实现多方共赢的好事。

    闲置农房盘活路径相对成熟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农村改革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农房盘活打通了渠道。

    农业农村部下发闲置宅基地(农房)盘活利用通知,明确要求引导有实力、有意愿、有责任的企业有序参与盘活利用工作,并依法保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浙江省和我市也相继出台闲置农房盘活政策。当前,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已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工商企业参与渠道已打通,参与方式和合法权益保护也已明确。各工商企业可以在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坚持在农户自愿、产权明晰、规划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参与闲置农房等农村资源盘活利用。

    曾经破旧不堪、面临倒塌的农房,华丽变身为民宿、咖啡馆、茶室……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农村资源盘活利用推介会上,看着一张张反映前后变化的照片,与会的工商企业界人士颇有感触。

    在当天的推介会上,市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推介了海曙山下庄村、镇海永旺村、奉化马头村等25个村的520多处闲置农房资源。现场有8个项目签约,计划投资金额8.4亿元。

    改变,离不开工商资本的投入。

    2017年,通过流转农户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的使用权,宋小赞在奉化区尚田街道冷西村盘活4宗农房,投资200万元办起了“冷西小栈”民宿。

    过去10年,宁波乡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入几千万元,在江北、余姚等地盘活闲置农房。其中,位于江北慈城镇南联村的民宿项目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盘活农房11宗。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把更多的资源引入乡村,深挖乡村文化,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乡遇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少华说。

    宁波的绿水青山,也受到外地资本的青睐。

    4年前,陈琳琳从福建来到奉化栖霞坑村,投资打造栖霞坑村旅游综合体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投入3000万元资金,改造当地100宗闲置农房。今年初,由陈琳琳投资的品牌民宿正式投入运营。

    农村发展空间巨大,资本大有作为。

    2019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从试点探索到如今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盘活利用闲置农房9529宗,建筑面积超过72万平方米,引进开发项目300多个,项目投资32.7亿元。

    各地依托闲置农房等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有效激活了农村“沉睡”资产,形成了“社会资本+集体经济+农创客+农户”多元主体参与格局,涌现了一批盘活利用典型案例,为我市农村资源盘活利用探索了路径。当前,全市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已形成“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型”“民宿经济集群开发型”“多种资源组合开发型”“村集体统一开发型”“公益性项目开发型”五大模式。

    象山县以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累计引进农房盘活产业项目112个,吸引社会投资20多亿元,成为全市闲置农房等农村资源盘活利用的“领头羊”。

    镇海区永旺村流转450亩土地和40宗闲置农房,与国企合作成立强村公司,经营集餐饮、青创公寓、农家民宿等于一体的“幸福在旺”工坊,仅租金一项,村集体年均增收110万元。

    奉化区大堰镇谢界山村通过村庄梳理式改造,统一引进燕来山田、桃醉庄园等民宿项目,盘活闲置农房5300余平方米,不但增加了村集体和农户的收入,而且促进了产业融合和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来,我市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闲置用房、农村闲置集体资产,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盘活农村资源助推共同富裕

    业内人士认为,农村资源丰富,但有很多资源尚未唤醒或未完全唤醒,亟须进行深度挖掘,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夯实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

    宁波市委、市政府对农村资源盘活利用工作十分重视,将其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农村资源盘活过程中,要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探索创新盘活方式,采用自营、租赁、合作、入股、委托等多种方式,鼓励多方参与,集成开发资源,提升盘活利用的组织化、数字化程度,打造有宁波辨识度的盘活品牌,形成一批农户受益、经得起检验的实践成果。

    与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千万工程”等相结合,强化整体统筹谋划。以农房盘活为牵引,整合山、林、田、河、湖、塘等各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促进资源集约化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发展切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新型产业项目。以休闲旅游为主要方向,推进美丽乡村“一环十线”沿线村的农村资源盘活,串点连线成片,形成产业集聚。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统一收储或委托流转,进行整村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

    推进品牌化培育,打造片区特色。在四明山区、天台山区及象山、宁海、奉化南部沿海产业带,结合山海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民宿、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到2025年,每个区(县、市)打造1个以上特色片区或镇乡,初步形成片区化盘活产业特色和经营品牌。同时,分类打造特色村,按城郊村、山区村、平原村、沿海村4种类型,探索创新盘活方式,打造点上盘活特色和品牌。

    推进数字化赋能。深化农房盘活数字化应用,逐步构建“获取、审核、发布、招商、签约、监管”闭环体系。建立健全闲置农房资源和项目储备库,推进数据贯通共享,实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动态监管。推进农房盘活系统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衔接,探索网上招商交易,开展网上信息发布、招商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