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科技创新解决的是发展中的问题,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 一、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其基础和核心是乡村产业振兴,这是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全面进步与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等问题的关键。 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是推进各类资源与要素向乡村聚集、重组与转换,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科技创新则是解决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内生动力,其引领乡村振兴的模式可概括为“科技创新驱动、高新农业主导、专业人才支撑、产学研农结合、创新制度保障”。 科技创新高效驱动乡村振兴,增强乡村振兴能力,有助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的各种制度;科技创新也有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激励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我市以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振兴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八八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目标,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大创新财政投入,振兴乡村建设。“十三五”以来,财政优先安排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加快推进高效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发展,使我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呈现勃勃生机。同时,财政还积极运用“政银担”、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贴息等财政金融工具,完善财政振兴乡村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了乡村振兴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优化人才队伍。我市相关部门通过资金支持、法规优化、制度完善等途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法规;坚持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服务“三农”;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出台《宁波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 加强创新机制建设,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建设一批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深化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企业,支持有条件的种业企业上市。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品种为主线,依托宁波各高校科研力量,鼓励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组建育种平台。 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2020年,我市启动“三农”新基建,在现代农业园区、重点乡镇等加快布局5G基站,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终端,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同步应用。运用种植数字农业技术、智慧农业云平台等科技创新技术,建设产业服务数字化平台,数字田园、数字牧场、数字渔场等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运用数字科技,完善农村治理体系。近年来,我市坚持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抓好数字乡镇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制度和新模式,实施“智慧民生”工程,加快建设“互联网+”医疗、教育、村务管理、乡村智慧党建环境、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村里办,全域推广移动“农码”服务,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三、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的途径和建议 目前,我市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和“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要加大力度、找准路径,持续促进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加快改革步伐,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优化科技政策供给,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构建新型科技创新攻关体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我市乡村振兴实际情况,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重大关键性科技难题。构建科技创新和应用联通机制,农业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解决宁波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重大关键课题,要在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之间架起桥梁,实现学研产农相结合。构建成果转化机制,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形成多方联运体系。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动力。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各类科技创新供给主体的内在动力。政府层面要改革和完善科技和涉农部门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派遣制度,以免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因知识老化等原因而无法应对乡村振兴的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把农业农村科研工作落实到解决乡村振兴的实际问题上来,以农村科技需求为导向,实现科研产出与科技需求有机结合,在研究课题立项、科研经费划拨、课题结题评审、职称评聘等方面强化激励机制。涉农经营主体,特别是大型专业性企业要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投资农村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服务,鼓励经营主体与高校科研机构相结合,敏锐把握市场信息和最新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找准创新方向,精准加大投入。科技创新要与乡村振兴实际相结合,避免科技创新资金“撒胡椒面”式的投入。针对我市不同区(县、市)的地域特点、产业特色,创新适合于我市各区(县、市)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避免乡村建设“千村一面”。 构建人才体系,服务乡村振兴。培育一支高水平科技研发专家队伍,形成国家级科技人才、中青年科研骨干、科技后备人才梯队创新团队。打造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将农村土专家、高校科研院所学者吸纳到科技推广与服务队伍,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向乡村的引入与回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制定人才返乡创业政策,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在外乡贤、退役退休人员等到乡村创业,发挥能人带动与示范效应。 (作者单位:市社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