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佳 通讯员路余 陈思洋)在慈溪市掌起镇陈家村,白墙黛瓦的古建筑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交织相融,透出新气象。 陈家村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5200余人、外来人口5400余人。作为慈溪法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示范点,今年2月,慈溪法院范市法庭在陈家村试点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村民法治公约》,并推动村内设立“老娘舅工作室”,以法治文化引领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工作室吸纳了村内有群众基础、有威望、有调解经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乡贤等社会力量,同时特聘乡音调解员,用“乡音”联结新村民,调解评判村内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村庄建设等事件,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快速化解,目前已形成集调解室、警务室、法律咨询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诊合一”的工作模式。 日前,“老娘舅工作室”接到一起派出所的调解请求。当事人赵某与方某(均为化名)是老乡,因酒后口角引发肢体冲突。多次沟通无果后,派出所向两人常住地陈家村发出调解请求。 工作室的“老娘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一面向当事人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的始末,一面安抚受伤的当事人。“要我说,今天这事的根源是你方某。虽说喝了酒,但有些话也不能乱说。你将心比心想想,如果人家这么说你,你能乐意吗?”“老娘舅”情法并用,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工作室还借助共享法庭优势,连线法官进行在线调解指导,让我们做群众工作时更有底气。”陈家村共享法庭庭务主任胡群辉表示,村民日常可通过共享法庭在线参加庭审、点播普法视频,“普法”这件事也从“大水漫灌”变成了“精准滴灌”。 据悉,自“老娘舅工作室”设立以来,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起。 为了让调解更有章法,慈溪法院还积极发挥网格法官作用,将“网格法官说法”与“村民说事”有机结合,积极发展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与“法律明白人”,激活乡村治理“法治细胞”,以法治文化浸润人心、涵养民风、优化乡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