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荣 近日,四川乐山一位妈妈带着经常偷拿家里钱的儿子去派出所“自首”,让警察帮忙教育孩子,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事实上,近年来被父母“送进派出所”教育的孩子并非少数。有不少网友发问,找警察帮忙教育孩子,真的好吗?(11月29日《成都商报》) 近年来,被父母“送进派出所”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有的是因为偷偷从家里拿钱,有的是因为偷拿同学的玩具。父母想借助警察帮忙教育孩子,并非一无是处,但应该谨慎使用。 父母的本意不是真的想让孩子受到法律惩罚,而是想借警察的震慑力来教育孩子,孩子犯的错,往往也够不上法律惩罚的条件。这一点,孩子的父母是清楚的。面对孩子父母的“诉求”,警察往往也是通过法律层面给孩子“上课”,进而批评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时候是有效的,能够起到震慑效果,毕竟警察的威信就摆在那儿,孩子一旦进了派出所,心理会很紧张,面对警察,孩子会害怕,也容易听得进去,进而改正。 不过,弊病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占用了警方资源,警察没有帮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义务,警察也很忙,这种占用社会资源的做法并不足取。另一方面,请警察帮忙教育孩子,属于创伤性行为,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或使孩子畏惧警察,以后遇事不敢报警。可能会让孩子对家庭、对社会、对保护社会平安的警察及其机构、对教育与帮助等,形成歪曲的理解与概念,这对孩子的长久发展是一种伤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应承担起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种教育责任不能轻易推给警察。面对孩子的错误,往往是些小错误,家长应该凭借自身的智慧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本身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不可能很快就达到预期效果,应多些耐心、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以温暖、说理的方式伸以援手,而不是采用粗暴的、令人恐惧的创伤性行为,来遏制孩子对社会的探索与体验。如果父母在自身没有完全努力的情况下,将警察帮忙教育当作灵丹妙药,那注定是会失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