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12月03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轻人爱上囤券为哪般

    记者 孙佳丽 通讯员 崔宁

    从爱逛B1层到人手一件冲锋衣……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为能够愉悦自己的美好东西埋单。年轻人的消费观也从“物有所值”向“付有所值”转变,新型消费形态随之兴起。近段时间,一种“更适合年轻人的存钱方式”火了——

    手头宽裕的时候,根据喜好和需求,在各团购平台囤奶茶券、餐饮券、酒店券、门票券等,需要用券的时候直接享优惠,手头紧的时候就退券回款。

    妙妙就是“囤券大军”中的一员。多年前还喜欢囤货的她,如今热衷于蹲直播间囤各种券,“我的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我身边”。

    这届年轻人不囤货,改囤券了?

    年轻人爱上囤券

    “双11”大促收官后,“后悔党”又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他们分享着自己的“囤货”战果,也后悔自己没控制住冲动,预算又超了。

    但有一批囤货囤够了的年轻人,今年爱上了囤券。

    “90后”叶非非喜欢旅游,酒店优惠券一直在她的“必囤清单”上。尤其是两年前升级当妈妈后,如何精打细算,让旅途花费与出行品质成正比,成为她研究的新课题。

    “我会挑选正规平台,结合淡季、电商大促等节点,抢一波优惠券。”叶非非说,从今年“双11”到现在,她的手中已经囤了天南海北不同城市的酒店团购券。其中仅在飞猪平台,她就囤了约两万元。

    记者看到,部分团购券的价格低至原价的5折。

    “95后”男生小承喜欢在抖音平台上看直播囤券。他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购物列表,其中餐饮相关的团购券居多。

    “我喜欢囤团购券,用较低的成本满足‘口腹之欲’。”小承说,他刚在某咖啡品牌直播间下单了一份“十次券”,团购价格约为原价的六折。

    他说,这张券可分次使用,喝不完可以随时全额退,不会浪费,比囤货好多了。

    这样的消费理念,与叶非非不谋而合。

    叶非非告诉记者,酒店优惠券在没有进行预约的前提下,基本可以全额退、过期退。而部分平台支持“花呗”“信用卡”“月付”等支付方式付款,这让囤券更像是一场无需本金的“投资”。

    “囤券的成本很低,相当于先占了个便宜的座位,用不用另说,忘了用也没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压力。”叶非非说。

    “火”烧向本地生活

    囤券热潮对应的,是零售、餐饮等本地生活消费场景的人气回升。

    妙妙囤的数十张团购券中,最多的就是餐饮券,其中就有一家火锅店的“超值两人餐”。

    这家火锅店是老板文斌的第三家餐厅,今年上半年开业。餐厅开业前,文斌已经对接了各个平台,想要打响餐厅的名气。

    “光是主打本地团购的小平台,我就咨询了好多个,更别说抖音、快手、美团、小红书这类大平台。营业后,我还花重金,邀请了几名探店博主。”文斌感叹,做团购,追求的就是流量,“业内有句话,新开的餐饮店不做团购,就是在‘等死’。”

    在三折团购券的“助攻”下,文斌的火锅店迎来“开门红”。刚开业那几天,餐厅门前排起了长队,基本都是囤有团购券的消费者前来用餐。

    “我买的团购券能用吧”“满减券可以叠加几张”“买锅底和饮料能用券吗”……这些是店内营业员常听到的问题。收银员陈女士告诉记者,如今,依旧有七成左右的顾客在结账时用团购券。

    而在各平台上,文斌获得了不错的星级和评分,吸引着下一拨顾客。

    不只是新开的餐饮店,经营烤肉店十余年的朱先生,今年也终于做起了团购生意。

    “尽管让出了部分利润,但团购套餐上线后,几个月销出近3000份,店内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以上。”朱先生说。

    这两年,坐拥巨大流量的内容平台化身“鲶鱼”,强势打入本地生活市场,聚合餐饮、美妆、家居、健身、露营、休闲等消费全场景,覆盖“Z世代”、新锐白领、“银发一族”等全年龄段消费需求。

    于是,通过直播、“种草”等形式引导购券现象兴起,囤券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

    囤券的背后是什么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本地生活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至35.3万亿元。要知道在2021年,本地生活线上渗透率仅有12.7%。

    囤券已经变成年轻群体的一种消费习惯。

    “囤券,本质上还是一种囤货行为,只不过囤的不是实物,而是虚拟货物,属于预支消费,先花钱,后享受。囤券热潮的背后,有内容平台的推波助澜,也体现了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对性价比及灵活消费的追求。”宁波大学商学院讲师程振东说。

    在他看来,消费者虽然嘴里喊着“降低物欲”,但并非真的不花钱,而是在能力范围内选择他们认为最值得花钱的商品。特别是在本地生活领域,吃喝玩乐的刚性需求始终都在。

    年轻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些,“不买立亏”等营销话术正中他们对低价高品的需求,而“随时退、过期退”等承诺让他们更加热衷于囤券。

    不过,囤券并非完全等同于“冲动消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年轻人会在价格优惠的驱动下“常态化”“冲动式”囤券,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非常理性的态度。

    市民陈超说,她囤券,更倾向于根据需求适时购券,避免为消费冲动埋单,掉入消费陷阱。

    她觉得,囤券与用券没有必然的联系,囤券是为了更好地改善生活、丰富生活,而用券要视自身实际需要和经济状况而定,不能为了消费而消费,“该省省,该花花。”

    “平台给予流量扶持,商家给出优惠,消费者囤券得实惠并积极到店消费。可以看到,团购券能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本地生活消费的人气。各消费领域的商家可以加入这场‘狂欢’,通过部分让利的行为让消费者‘薅到羊毛’,实现利润、人气双赢。”长城战略咨询宁波公司副总监江玉兵说。

    但他提醒,商家切勿长期陷入“赔钱赚吆喝”的怪圈。例如在餐饮领域,团购可以引流,但最终留住顾客的是品质、供应能力、服务能力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